葛译《饥饿的女儿》英译本叙事建构中译者主体性的研究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t000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上世纪70年代西方翻译研究出现“文化转向”以来,西方学者渐渐开始关注译者的主体地位和作用,译者主体性也逐渐成为译学一大热议课题。国内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层出不穷,学者们从改写理论,后殖民主义理论,女性主义理论等各个角度对译者主体性进行研究。蒙娜·贝克从跨学科的视角,将社会叙事学运用到翻译研究上,关注到译者在叙事冲突中的重要角色和作用。蒙娜·贝克从社会学和交际学的角度出发,认为翻译是一种具有建构性的再叙事。在这个再叙事的过程中,译者根据自己选择的叙事立场,为实现自己的目的,采用各种建构策略,以或明或暗的方式强化或者弱化他们参与传达的某些内容,这个过程凸显了译者的主体性以及建构新叙事的能动性。本文借用蒙娜·贝克叙事学的叙事建构概念,以葛浩文(Howard Goldblatt)英译《饥饿的女儿》为文本,探讨叙事建构过程中的译者主体性。首先,本文将探讨译者主体性的内涵以及译者主体性在叙事过程中的体现。另外,通过对比原文与译文,分析译者主体性在《饥饿的女儿》叙事建构过程中的具体体现。最后,分析在叙事建构过程中,影响译者主体性的主要因素。通过研究发现,在《饥饿的女儿》英译本中,译者葛浩文的主体性主要体现在标示建构,选择性采用建构和参与者再定位建构这三种建构策略中。具体而言,他通过改写标题和某些标示性词汇,迎合目的语中的公共叙事,吸引读者以及增强译文可读性;选择性增译和减译,以强调或者弱化某些叙事,增强译文可读性;通过增加简介以及人称上的改写,拉近作者与目的语读者的距离,使得译文更容易为目的语读者所接受。在建构过程中,译者受到目的语公共叙事,自身翻译理念以及其叙事过程中他参与者的影响。
其他文献
<正> 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于1989年从澳大利亚引进了一套大型道路试验系统——加速加载设备(简称 ALF)。ALF 有两个特点,一是能真实地模拟实际的交通荷载,尤其是车载在道路
国内数字媒体艺术教育,在移动互联网语境下暴露出一些新问题。对移动互联网思维进行分析和总结,并为数字媒体艺术教育提供参考和借鉴,有利于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移动互联网
<正>小儿厌食症是指小儿较长时期见食不贪,食欲不振,甚至厌恶进食的病症。本病是儿科常见病之一,属于祖国医学"恶食""不嗜食""不思食"等范畴。由于厌食过久,进一步易发展为"
应用开关式和功率跟随式控制策略对混合动力公共汽车和原车的最高车速、原地起步加速特性等动力性指标和基于ECE15的百公里油耗进行了仿真和分析。得到如下结论 :两种控制策
<正>今天下午,我参加了学校举行的"诗配画"比赛。比赛开始了,一位胖胖的男老师给我们每人发了一张作业纸,要求我们完成"诗配画"——《画鸡》。我暗暗地想:嘿!这对我来说简直
期刊
内容O2O电子贸易逐步取代B2C、C2C贸易模式成为网络商务的主流形式,但现有O2O电子贸易下的消费者感知体验价值偏低。本文分析了消费者感知体验价值组成维度,设置问卷采用Liket7
目的观察并比较10%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和5%硝酸脱钙处理大鼠颞骨的效果。方法 SD大鼠10只,随机分为EDTA组和硝酸组,取出大鼠颞骨后分别置于10%EDTA、5%硝酸脱钙液中进行
随着人工智能飞速发展,大量智能设备出现在人们身边,语音作为人机交互的重要方式之一,人们迫切地需要将语音信号处理相关技术应用到智能设备中。目前,自动语音识别系统的识别
从2010年1月《关于促进民办博物馆发展的意见》的发布开始,且在“十二五规划”对文化事业大力支持的热况下,民办博物馆事业获得了诸多机遇与期待,更得到了全国和社会各层面的
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是水污染控制的热点和难题。基于零价铁(Fe0)的水处理技术因其具有有效去除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且价格低廉、环境友好的优势而备受关注。然而在实际应用中,Fe0常因表面氧化膜的钝化以及反应过程中腐蚀产物的钝化而导致其反应活性出现下降。同时,较高的初始pH也会抑制它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鉴于此,本论文提出采用天然黄铁矿(FeS_2)对Fe0进行改性、强化Fe0对水中污染物的去除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