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通信系统中功率分配技术研究

来源 :南京邮电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g_tian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人们对移动通信的要求不再局限于语音方面,多速率多媒体传输需求与日俱增。下一代网络不仅要满足传输速率的需求,各种媒体级别的传输质量也需要得到保证。针对无线信道衰落、时变的特点,以及终端尺寸、功能上的局限性,人们提出了协同通信方案。本文首先介绍了多中继协同模型以及简化的单中继模型。在AF和DF模型下,运用矩母函数(MGF)分析了采用MPSK和MQAM调制后的系统误符号率(SER)表达式。通过近似化简得出SER的近似表达式。在源节点和中继节点平均分配功率的情况下,仿真了系统的SER性能,并与化简后的近似表达式作对比。仿真结果表明,在高信噪比条件下,SER曲线与其近似曲线几乎重合;在低信噪比条件下,SER与近似值存在一定差距。接下来,在AF和DF模型下,分别研究使SER最小化的最优功率分配方案。对SER闭式表达式求最优解非常复杂,所以利用化简后的近似SER作为目标函数,采用拉格朗日乘子法,计算出最优功率分配方案。然后,本文通过系统仿真对比了AF和DF模式在不同信道环境、不同调制方式以及不同功率分配方案下的系统SER性能。在已知信道参数的前提下,最优功率分配方案仅依赖于源节点到中继节点以及中继节点到目的节点的链路状况,最优功率分配的性能明显优于等功率分配的情况。关于采用AF模式还是DF模式,当信噪比较低时,AF模式与DF模式性能接近,当信噪比增加时,DF模式的性能略优于AF模式。最后,本文设计出一种自适应传输方案。此方案以普通AF模型为基础,根据不同的信道状态、不同信噪比,以SER最小化为目标,选择合理的调制方式、中继数量以及功率分配方案。仿真结果表明在最优功率分配情况下,此自适应方案的系统性能比固定采用某一传输方案有较大提高。
其他文献
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简称WSN)是融合了计算机网络、通信和传感器这三项技术的交叉应用,在军事作战、环境监控、医疗抢险、交通控制、家庭自动化和其它商
阵列信号处理是信号处理的一个重要分支,在通信、雷达、声纳、地质勘探和医学诊断等领域都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和迅速发展。本文主要研究了阵列信号处理中的窄带和宽带信号的高
随着现代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互联网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日益难以适应各种新的网络服务和满足庞大的用户需求。网络虚拟化技术作为未来网络体系架构的重要构成部分是解
当前,无线通信的发展使得无线通信的服务内容多样化,因此高速的无线接入需求日益迫切。但是数据的高速传输需求给有限的频谱资源带来了严重的挑战,如何提高频谱的利用率是人
车辆自动分类在高速公路电子收费站和其他相关智能运输系统(ITS)中变得越发重要。传统的循环检测和摄像检测都存在一些缺陷。循环检测器的维护昂贵,基于视频的检测系统对环境
让计算机拥有与人相同的智能是人类的一个梦想。除了逻辑思维,情感也是人类智能的一个部分,因而让计算机理解人类的情感是实现梦想的第一步。表情是人与人传递情感的主要方式,表
社会和科技的迅速发展使人们的个人财富迅速增加,随之而来的是人们对自身财富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因此各种安防系统层出不穷。鉴于此,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μC/OS-Ⅱ的嵌入式无
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技术能够提供较高的数据传输速率和频谱效率,抗多径衰落能力强,是新一代宽带无线通信的核心技术。OFDM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