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螺旋CT血管三维重建在脑膜瘤术前评估的应用价值

来源 :泸州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ng0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血管三维重建在脑膜瘤术前评估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收集2007-2008年术前诊断脑膜瘤并住院经手术治疗和病理证实的患者42例。其中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24例;年龄在32-65岁,平均年龄41.8岁。应用我院GE公司生产的64排螺旋CT均在术前一周内行头颅3D-CTA检查;在Sun独立工作站,应用GE公司AW4.0,以SSD,MIP,MPR ,VR法完成图像后处理,重点了解脑膜瘤的血供、肿瘤与周围大血管的关系,肿瘤对颅骨的侵犯情况。图像以多角度旋转的录像和静态胶片输出形式保存。同时行头颅MRI检查,并与3D-CTA进行比较。术前手术医师根据影像学图像设计手术入,模拟手术过程。结果:1、术前定位诊断和MRI结果相同,诊断正确率100%。定性诊断3例与术后病理诊断不符,MRI有2例不符;二者的检验效能行X2检验,X2=0.004,P>0.05;二者之间无差异。2、肿瘤血供:单纯颈外动脉供血22例,单纯颈内动脉供血10例,颈内颈外混合供血11例。3、肿瘤与周围大血管的关系:术前发现肿瘤侵蚀大血管12例,术中见肿瘤与血管粘连严重,肿瘤无法与血管分离。术前发现肿瘤推挤大血管30例,术中可将血管从肿瘤上分离。术前了解肿瘤与周围血管的关系,可以帮助制定手术方案。4、静脉窦显示:本组8例窦镰旁脑膜瘤术前行3D-CTV检查,均能清楚显示静脉窦的通畅程度以及肿瘤是否侵犯静脉窦。1例矢状窦后1/3脑膜瘤术前显示矢状窦闭塞,周围引流静脉代偿性扩张,术中所见与术前检查所见相符,采取相应措施,术后病人恢复良好。5、显示脑膜瘤对颅骨的侵蚀程度:本组病人显示颅骨侵犯9例,与术中所见吻合。6例颅底脑膜瘤患者根据3D-CTA提示信息,术前模拟手术入路,行肿瘤全切或大部切除,术后患者恢复良好。结论:3D-CTA是一种新兴的检查手段,能够清晰、准确地显示肿瘤的立体结构、供血动脉、引流静脉、周围大血管以及静脉窦和颅骨之间的三维立体关系,术前进行手术入路的选择和颅骨瓣的设计,为脑膜瘤的手术治疗提供科学、直观、翔实的影像学资料,增加手术的安全性。3D-CTA是脑膜瘤术前评估非常有价值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其他文献
目的探索分化抑制因子(Inhibitors of differentiation,Id)Id1和Id3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肺癌的淋巴结转移,及与患者预后等的关系。方法收集重庆医科大学第一附
研究背景结直肠癌排在世界范围内常见恶性肿瘤的第三位,其致死率位居因癌症致死病例的第四位。近年来我国的结直肠癌发病率亦呈上升趋势,且以每年4%的幅度递增,递增速度为世
目的:本实验构建针对人XIAP基因的小干扰RNA表达载体,并转染人宫颈癌细胞系HeLa细胞,观察其对XIAP mRNA表达及对Hela细胞凋亡和周期的影响。研究不仅为针对XIAP基因的RNA干扰
城乡结合部的环境问题不仅关系到当地居民的生活安全、城市的整体形象,更是关系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系统回顾,较全面地分析了当前城乡结合部建
目的:观察和探讨咪达唑仑-瑞芬太尼清醒镇静镇痛用于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 Intensity Focus Ultrasound,HIFU)治疗肝脏肿瘤、胰腺肿瘤、子宫肌瘤和乳腺肿瘤的有效性、安全性和可
普及应用CAD技术,实现设计手段现代化,迎接人工智能新时代《电子展望与决策》决定本期刊出CAD发展战略与技术进展为主题内容的系列文章,十分必要。CAD技术是电子信息技术中一个极其重要的
为验证"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可以促进中学生学习目标达成"此假设是否成立,文章首先从华东师范大学济南实验学校初中一年级6个班中选取164名学
级联Boost变换器含有两个LC滤波器,呈现四阶动力学特性,具有宽输入电压范围的特点。其输出电压纹波与电感、开关周期、电容和负载等因素有关,其中输出电压纹波受电容等效串联
湿地遥感分类作为湿地管理、监测与评价的重要手段,受到了广泛的关注。遗传算法(GA)借鉴了生物进化规律进行启发式搜索寻优,支持向量机(SVM)是一种新型的空间数据挖掘方法,二
成功需要什么?需要一种不顾一切的勇气与执着。他将创新、技术和时尚视为生命要义,奋战在尖端技术和世界时尚风潮前线。一、创造“我的”世界广西我的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