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谭恩美是一位著名的美国华裔女作家。谭恩美的成名作《喜福会》表现了其对中美文化认同与族裔身份的文本建构问题的探求。国内外评论性著作大都从母女关系、女性主义、东方主义等方面对《喜福会》进行解读,然而鲜有从语篇文本建构以及身份认同的动态过程的角度系统研究分析《喜福会》语篇所表征的华裔女性文化身份认同的文本建构。鉴于此,本论文从小说文本结构、文化认同中的性别身份以及族裔认同的动态性视角出发,深入探讨《喜福会》语篇呈现的文本建构和文化认同建构二者之间的平行互补关系,讨论小说文本结构、叙述策略、中国文化符号、亲属关系与华裔女性文化认同之间的联系,以及小说故事发展中所呈现的文化身份认同的动态过程,旨在揭示小说《喜福会》文本建构的过程也就是华裔女作家谭恩美文化认同建构的过程,揭示《喜福会》语篇所表现的作者对美国社会中少数族裔文化身份认同的见解与诠释,从而得出谭恩美在文本建构中探寻华裔女性和谐的自我认同与族裔身份,并通过文本建构寻求不同文化和谐共存这一结论。本论文共分三个部分:引言,论文主体以及结论。引言介绍了谭恩美的生平,阐述了本论文采用的主要理论观点,突出了研究目的和意义。论文主体包括三个章节:第一章是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第二章分析“讲古”叙事策略、小说基本要素(包括故事情节,时间与地点的变化)以及故事叙述者,凸显《喜福会》的文本结构与身份寻求之间的联系;第三章探讨谭恩美通过中国文化符号来强调第一代华裔女性对自己的中国族裔认同的文本建构,以及通过母亲的生活经历建构性别身份;第四章探讨第二代华裔女性的文化认同建构过程,指出女儿的族裔认同受美国的教育、同龄人以及异族婚配的影响,然后分析小说中母女关系的变化,展示女儿们在美国社会中文化身份定位的动态变化过程。最后结论部分是对论文主体研究成果的简要概述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