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北京八角鼓票房中的岔曲艺术

来源 :中央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ex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岔曲是北京曲艺的一种,相传起于清朝初期,盛于乾隆年间,由京师旗人中盛行的戏曲高腔脆白发展而成。后来在岔曲的基础上发展出了单弦、联珠快书等多种曲种,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北京八角鼓艺术体系”。尽管不同的票友在演唱同一支岔曲时的行腔有所不同,但受岔曲基本格律的影响,岔曲在首句、中间过板处和结束句的落音上却存在着普遍的规律性,从而构成了岔曲音乐的独特风格。2008年6月岔曲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得到重视和保护。然而,一种音乐文化的传承,不仅包括演唱和研究它的人,还包括使其生存和发展的文化空间。谈到岔曲的发展,不能不提到北京八角鼓票房,票房为票友提供了艺术实践的条件,保存、丰富了岔曲等许多八角鼓类曲种的曲目,培养造就了岔曲艺术的传承人。票友间的交流切磋,票友与听众间的互动,都赋予了八角鼓票房更多的文化价值和意义,为传承岔曲艺术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论文由绪论、岔曲的历史文化背景、岔曲在北京八角鼓票房中的发展、岔曲的艺术特色、岔曲的保护与传承等五个部分组成。笔者在分析岔曲艺术魅力的同时,旨在论述岔曲艺术与其生存空间八角鼓票房间的共生关系,并从保护与传承的角度,对岔曲的现状和发展进行了思考。“绪论”部分,主要陈述了选题的学术价值、现实意义和创新之处,对岔曲的研究现状作了综述,详细列出了笔者查阅到的有关岔曲的目录、主要论著以及岔曲音乐等方面的资料。阐述了笔者在研究过程中所运用的研究方法。第一章“岔曲的历史文化背景”,交待了岔曲的源流及其产生的文化背景,并在此章的最后一个部分引出北京八角鼓票房,突出其是岔曲生存和发展最主要的土壤,为第二章的展开作了一个铺垫。第二章“岔曲在北京八角鼓票房中的发展”,论述北京八角鼓票房的功能,并以不同时期代表性的北京八角鼓票房的发展为例,透视出票房功能的转变。此章第三节以“团结大院”八角鼓票房为个案,进一步探讨票房内部参与人员的互动关系。在第四节中,笔者通过整理“霓裳续咏”八角鼓票房近四年的过排记录,统计出票房中演唱岔曲的曲目和数目,旨在说明岔曲在八角鼓票房中所占的重要地位。第三章“岔曲的艺术特色”是本文重点,笔者从唱词格式、曲体结构、唱腔剖析、节奏与节拍、调式等方面来论述岔曲音乐的特征,并将票房中演唱岔曲的曲目按曲词的“古雅层面”与“通俗层面”来划分,进行音乐特征及演唱风格上的探讨。第四章“岔曲的保护与传承”,是对岔曲音乐演变的文化阐释。笔者通过对比不同时代的岔曲音乐,从中总结并分析音乐中变与不变的因素及原因。指出岔曲传承过程中所面临的人、环境、社会等方面的困境,试图探寻更好的途径来保存这一传统的民间曲艺。
其他文献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跨国并购作为当今世界最重要的直接投资方式,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在我国尤其如此。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巨大的市场
解放思想从一般”意义理解,就是指冲破传统的束缚,把思想从旧的条条框框中解脱出来,实现思想观念、思维方式的变革和精神状态的改造,以达到思想和实际的统一、主观和客观的统
行政权的扩张是现代行政法发展的基本状态,而公民自由是宪法赋予公民的权利。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的过程中,行政权对公民自由的干预是不可避免的,那么行政权对公民自由的干预
民事诉讼中的攻击方法是指在诉讼中为了支持自己的诉讼行为进而提出的一些主张,包括事实上的主张和法律上的主张。防御方法是指为了反驳对方的观点而提出的有利于自己的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