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财政政策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杠杆。研究中国的财政政策与经济增长,主要涉及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财政政策如何促进经济增长,即财政政策促进经济增长的内在机理;二是中国财政政策促进经济增长的效应怎样,即中国的经验实证;三是如何进一步优化我国财政政策促进经济增长的功能,即政策建议。从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视角来看,从资源约束型经济到需求约束型经济,从外生经济增长到内生经济增长,从封闭经济系统到开放经济系统,财政政策促进经济增长的内在机理是有区别的。在资源约束型经济中,财政政策主要通过调节供给而影响经济增长;在需求约束型经济中,财政政策主要通过调节需求而影响经济增长;在开放经济系统中,财政政策主要通过对外贸易及FDI这两个中间变量而影响经济增长;在内生经济增长模型中,财政政策通过影响人力资本投资、R&D等影响经济增长。通过对中国宏观经济因素和财政政策变量之间相关性的总体考察,以及对财政政策与经济稳定增长、财政政策与内生经济增长、财政政策与对外经济增长等相关性统计分析,表明我国财政政策对促进经济增长具有较显著的相关性。对我国1985—2004年财政政策乘数和政策效应的测算证实了这一点。采用变量平稳性检验、协整性分析、误差修正模型分析等方法,也实证了1988—2004年财政政策对内生经济增长的促进效应。根据对国际经验的分析与比较,我们发现财政政策要更好地发挥促进经济增长的功能,就要实施财政政策创新,实现财政政策工具手段的微观化与多层次,要实现总量调节与结构调节并重。我国“十一五”时期的财政政策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南,以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及和谐社会的构建为目标。新时期财政政策应选择最为关键的七个“突破口”和着力点:实现稳健型财政政策转向,保持社会供求总量基本平衡;运用财税政策,驱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整合财政政策资源,合成自主创新链条;大力支持发展循环经济,努力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发挥财政政策功能,实现区域经济的统筹发展;完善财政政策手段,加强收入分配差距调控;创新财政政策措施,提升外贸增长水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