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15基因片段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功能研究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5152955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目的】亨廷顿舞蹈病(Huntington disease,HD):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神经变性疾病。临床表现为慢性进行性舞蹈样不自主运动、精神障碍及痴呆,多在中老年发病,发病后10-20年死亡。至今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该病的致病基因为IT15基因,IT15基因1号外显子内含有一段多态性的三核苷酸(CAG)重复序列,当CAG重复拷贝数大于37次时引起发病。IT15基因编码一N端含有多聚谷氨酰胺链(polyglutamine,PolyQ)的大分子蛋白质亨廷顿蛋白(Huntingtin,Htt)。HD神经病理改变主要在基底节和大脑皮层,尾状核及壳核受累最严重。病变区域内神经元核内聚集物(aggregates)的形成是HD的主要病理特征。该核内聚集物主要是由变异Htt的N端片段形成。有研究表明对神经元的毒性作用主要来自变异Htt剪切后产生的N端片段,而不是完整的变异Htt。“knock-in”HD病人IT15基因1号外显子的转基因小鼠表现出与HD病人类似的病理特征及临床表型。变异Htt的N端片段如何入核并在核内形成聚集物尚不清楚。最近有研究发现Htt起始的17个氨基酸能与核孔蛋白Tpr(translocated promoter region)相互作用从而介导Htt的N端片段的出核,而异常扩增的PolyQ能减弱这种相互作用导致变异Htt在核内聚集。HD选择性引起神经元死亡的机制不清楚,可能与氧化应激、线粒体功能异常、凋亡、能量代谢障碍、兴奋性中毒有关。而这一系列细胞毒
其他文献
目的 评估支架机械取栓治疗大血管闭塞性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的疗效,探讨影响临床预后的因素.方法 采用单中心研究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08—2019-05
目的:应用颈动脉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技术HRMRI,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斑块稳定性及血管重构特点。材料和方法:1.探讨颈动脉重构指数CRI与斑块稳定状态及临床因素的相关性:
目的:定量检测CINⅠ、CINⅡ和CINⅢ中宫颈脱落细胞高危型HPVDNA以及活检组织PCNA的表达。结合病人临床病理资料综合分析高危型HPVDNA及PCNA与CIN的关系,探讨高危型HPVDNA及PCN
【目的】本实验通过建立视网膜裂孔的动物模型,并模拟临床对裂孔的治疗在裂孔周围进行光凝,观察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IntravitrealTriamcinoloneAcetonide,IVTA)是否对视网膜裂
目的:丘脑出血(ThalamicHemorrhage,TH)是神经科的常见疾病,发病率17/10万。因其临床表现特别是眼部体征纷繁复杂而备受人们的关注。作者根据出血部位对TH进行分型,来探讨TH分型
目的 探讨血管内取栓治疗急性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收集东莞人民医院卒中中心2017-06—2019-12收治的18例急性椎基底动脉闭塞患者的基线资料及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