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N定量分子参数测定:HPV和PCNA在分级诊断中的意义

来源 :广州医学院 广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aringro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定量检测CINⅠ、CINⅡ和CINⅢ中宫颈脱落细胞高危型HPVDNA以及活检组织PCNA的表达。结合病人临床病理资料综合分析高危型HPVDNA及PCNA与CIN的关系,探讨高危型HPVDNA及PCNA定量分子参数测定在CIN分级诊断中的意义。 方法应用第二代杂交捕获技术检测10例CINⅠ、9例CINⅡ和12例CINⅢ患者宫颈脱落细胞高危型HPVDNA;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在蛋白水平检测PCNA的表达,并用捷达801形态学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分析。 结果①CIN中,高危型HPV阳性率为67.74%,其中,CINⅠ、CINⅡ、CINⅢ的阳性率分别为40.00%、66.67%、91.67%,高危型HPV在不同级别CIN中的阳性表达率,随CIN级别的增加而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46,P<0.05)。 ②CINⅠ、CINⅡ、CINⅢ的高危型HPVDNA负荷量的平均值(ng/L)分别为71.41、320.07、527.37,随着CIN级别的增加,高危型HPVDNA负荷量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0.05(2,29)=43.55,P<0.05)。 ③PCNA阳性表达率在CIN上皮的上、中、下层不同,上1/3层阳性细胞所占的比例较小,越靠近基底膜,阳性细胞的比例越大;不同级别CIN的PCNA的阳性表达率在各层上皮也存在显著差异,在上皮上、中1/3层,随着CIN级别的升高,阳性细胞的比例逐渐增加,而在下1/3层,则出现了相反的结果。不同级别CIN在上皮各层PCNA阳性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1.01,P<0.05)。 ④PCNA定量分子参数Si-90在CINⅠ、CINⅡ、CINⅢ中分别为0.35、0.48、0.60,随着CIN级别的增加而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0.05(2,29)=9.20,P<0.05)。 ⑤随着高危型HPVDNA值的增加,PCNA-Si90呈现增高趋势,两者呈正的直线相关关系(r=0.48,t=2.95,P<0.05)。 结论①高危型HPV感染和CIN有着密切的关系,其阳性率及负荷量均随CIN级别的增加而增加。 ②CIN上皮中PCNA阳性细胞在上皮上、中、下1/3各层中的分布不同,不同级别CIN在各层中的分布比例存在显著差异。PCNA-Si90是衡量CIN上皮细胞增殖程度的较客观的定量参数,可以作为CIN分级诊断的辅助手段之一。 ③CIN中,随着高危型HPVDNA负荷量的增加,PCNA-Si90也呈现增高趋势,两者具有直线相关性。联合应用HC-Ⅱ检测高危型HPVDNA负荷量和免疫组化定量检测PCNA-Si90可能可以成为CIN的分级诊断的辅助方法。
其他文献
“烧山火”针刺手法是我国针灸传统针刺法中较有代表性的复式补泻手法,对寒型病症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张缙教授是我国著名的针灸学大家,世界非物质文化传承人,针刺手法标准制
本文介绍了在临床中使用中医微创针刀治疗2例妇科病的医案总结,如针刀治疗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所致的原发性不孕,针刀与中药配合治疗原发性痛经.发现针刀在治疗一些由于经络
目的:观察薄氏腹针治疗经前期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将经前期综合征患者54例随机分为腹针组28例,中成药组26例.分别运用薄氏腹针及逍遥丸治疗2个月经周期,观察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灸法治疗颈椎病颈痛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于2017年7月至2019年7月期间收治的颈椎病颈痛患者120例作为资料,随机分组,治疗组60例采用针刺联合灸法治
目的:分析正骨手法复位结合经皮穿针内固定术治疗跖、趾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8年5月期间本院就诊的跖、趾骨骨折130例,依照抽签法分成对照组及观察组,均6
目的 评估支架机械取栓治疗大血管闭塞性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的疗效,探讨影响临床预后的因素.方法 采用单中心研究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08—2019-05
目的:应用颈动脉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技术HRMRI,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斑块稳定性及血管重构特点。材料和方法:1.探讨颈动脉重构指数CRI与斑块稳定状态及临床因素的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