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占婆是东南亚具有悠久历史和文化地区之一。占婆的特殊的地理环境使它易受外来文化的影响。在较长的历史时期,占婆接触与吸纳了中国文化、印度文化及伊斯兰教文化。其中,印度文化对占婆的影响尤其突出。一些西方学者提出占婆为“东南亚的印度化国家”之一,强调印度文化对占婆历史、文化发展的决定作用及占婆文化的全盘印度化。也有的学者在论述印度文化对占婆历史、文化影响的同时,也注意探究占族本土文化的形成及其演变。推动印度文化传入占婆的主要因素是什么?何时传入?以什么方式促使占婆接受印度文化?印度文化在占婆历史、文化中究竟扮演何种角色?印度文化影响在占婆文化上的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占族是主动还是被动接受印度文化的影响的?占族本土文化在印度文化传入后是否延续?有何发展与演变?这些都是尚待深入研讨的问题。本文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综合考察历史文献,主要是中国史籍中有关林邑和占婆的记载,以及占婆地区的考古发掘,尤其是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后的考古新发现,系统、全面、深入探讨印度文化在占婆的传播及其影响,力图就上述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与看法,并对西方学者赛代斯提出的“印度化国家”论加以评论,重点探讨“印度化国家”论能否概括占婆的历史,是否正确?在占婆地区所谓“印度化”的程度与范围如何?促使占婆接受印度文化的最基本因素是什么?占族本土文化在印度文化传入后是否延续?有何发展与演变?全文分为五章。第一章主要论述了占婆地区的历史演变进程,描述占婆的自然环境(包括地理位置、地理条件与气候条件)和占族的起源及简介占婆从公元2世纪到17世纪的历史。第二章介绍了印度文化在占婆的传播,论述印度文化在占婆地区传播的三个阶段。第三章描述占婆的印度教、佛教。第四章论述印度文化对占婆语言、文字、文学和艺术的影响。第五章对印度文化在占婆传播的若干思考,就印度文化在占婆地区传播的特征、占婆本土文化在印度文化传入后的延续及某些西方学者提出的“印度化”,阐述笔者的看法。笔者指出:印度文化在占婆地区传播经历了三个阶段,即沙黄文化时期(初始期)、林邑时期(发展期)和占婆国时期(全面传播期):印度文化在占婆地区传播具有三大特征,即商业先导、宗教统领与婆罗门为主、服务王权;印度“曼陀罗”体制与“神王”观念及神化王权的宗教礼仪的传入占婆地区为占婆地区王权的形成与扩展提供了神学合法性依据,促进了占婆地区的政治发展;印度种姓制的传入,促使占婆社会分化,刹帝利、婆罗门——刹帝利阶层占据支配地位;在宗教、文学、建筑、音乐舞蹈、造型艺术诸多领域印度文化的传入均对占婆产生重要影响,推动了占婆地区文明的演进;占族原有文化特征,如瓮棺葬、生殖崇拜、自然崇拜、母性社会遗存以及与他们生产生活相关的舞蹈等依然留存;与王权结合、为王权服务是印度文化在占婆地区获得支撑的主要原因,同时也是占婆国的灭亡后印度文化在占婆地区消亡的根本原因;笔者认为:在占婆文化的政治社会、宗教、语言文字、文学、历法、建筑雕刻艺术等层面,印度文化都留下了深深的印记。但是,占族受印度文化的影响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而非全盘“印度化”。在接触与吸收印度文化影响的同时,占族仍保存了自己独特的传统文化,并使之与外来的印度文化相结合,形成了有自身特色的占婆民族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