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集一矿主采煤层厚度稳定性及影响因素研究

来源 :安徽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xg3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诸多学者对于《矿井地质规程》中,以煤层厚度变异系数、煤层可采性指数作为煤层厚度稳定性评价指标提出疑问,认为这两个指标并不能完整的体现出煤层厚度的变化特点,因此确定一个更加合理的评价体系,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以新集一矿1煤组、6-1、8、11-2、13-1五个主采煤层为研究对象,从沉积环境与地质构造角度,对影响煤层厚度因素进行分析,采用模糊综合理论,选取煤层厚度变异系数、煤层不可采指数、煤层夹矸厚度系数、构造指数四个指标,对煤层厚度稳定性做出定量评价。新集一矿是推覆体下采煤的成功典范,本文选取13-1、1煤组两个主采煤层进行厚度稳定性影响因素分析,讨论煤层厚度稳定性是否受到推覆构造的影响,主要取得了以下几点认识:1.新集一矿13-1煤层具有良好的沉积环境,沉积基底稳定,后生冲刷没有对煤层厚度产生影响;而与推覆构造有成生联系的层滑构造是影响13-1煤层厚度稳定性的关键因素;层滑构造导致井田内构造煤发育,其发育程度大于相邻未受推覆构造影响的张集井田。2.新集一矿1煤组,1中煤层几乎全部被冲刷,其层位被砂岩取代,1上煤层在井田南部呈现出大面积的无煤冲刷区,综合整个井田看,属于极不稳定煤层,但是单从井田北部看,煤层稳定性较好;1煤层位于1煤组下部,呈北厚南薄的现象,后期构造变动引起的层滑构造加剧了1煤组厚度的变化,但对厚度稳定性的影响较小。
其他文献
随着互联网的蓬勃发展,传统的HTML数据交换方式已经越来越满足不了日益增长的数据交换的需求。XML(可扩展标记语言)作为一种极有前途的互联网上数据交换的新模式,已越来越多的
在地下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中,地震资料处理结果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高品质的地震成像剖面不仅可以直接应用于层位解释和地质格架的建立。地震资料处理结果是连接野外采集到
随着我国中西部区机场建设高速发展,西南地区规划拟建与在建机场数量较多,不同于平原地区,由于西南片区人口密度较大,且高山峡谷居多,已无大面积平缓地带供机场建设,故出现大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是近二、三十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坝型,具有断面小、安全性好、就地取材、施工方便、工期短、适应性强、取价低等优点,是目前世界各国选用较多的一种坝型,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