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剂量溶栓加抗凝治疗对急性DVT大鼠血管形态学影响的研究

来源 :新疆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69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大剂量溶栓加抗凝治疗对急性DVT大鼠在不同时期治疗后血管形态学的变化。方法:将48只SD大鼠制备模型后,随机按血栓形成后1、3、7、14天分期,每期12只,分为Ⅰ期、Ⅱ期、Ⅲ期、Ⅳ期。尿激酶(8万U/kg·d,n=6)+低分子肝素钠(700U/kg;、一次/12h,n=6)、模型组(0 U/kg,n=6)。尿激酶每日大鼠尾静脉推注尿激酶一次,连续7日。低分子肝素钠均由大鼠腹壁皮下注射,连续7日。实验结束后获取病变段血管,观察内皮细胞数量变化,胶原阳性染色面积百分比变化,并与同期模型组进行比较。结果:模型组在Ⅱ期、Ⅲ期分别死亡一只,尿激酶+低分子肝素钠组在Ⅲ期溶栓治疗时,死亡一只。在Ⅰ期,尿激酶+低分子肝素钠内皮细胞数量、胶原阳性染色面积百分比与模型组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Ⅱ期,尿激酶+低分子肝素钠组内皮细胞数量与模型组相比有统计学的差异(P<0.05),尿激酶+低分子肝素钠组胶原阳性染色面积百分比与模型组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Ⅲ期,Ⅳ期,尿激酶+低分子肝素钠组内皮细胞数量与模型组相比均无统计学的差异(P>0.05);尿激酶+低分子肝素钠组胶原阳性染色面积百分比与模型组相比均无统计学的差异(P>0.05)仍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以内皮细胞作为评价DVT治疗的效果:大剂量溶栓加抗凝在血栓形成后3天内均有一定治疗效果;在血栓形成后7天内,大剂量溶栓加抗凝仍有一定溶栓效果;超过7天,大剂量溶栓加抗凝或单用溶栓、抗凝均无效。2.以胶原作为评价PTS发展的效果:大剂量溶栓加抗凝在血栓形成后3天内均有一定治疗效果;在血栓形成后7天内,大剂量溶栓加抗凝仍有一定溶栓效果;超过7天,大剂量溶栓加抗凝或单用溶栓、抗凝均无效。3.如果把内皮细胞和胶原看成一个整体,大剂量溶栓加抗凝在DVT发病早期治疗效果最佳。4.临床上溶栓联合抗凝治疗效果有待进一步研究。
其他文献
整体式多路阀内部流道结构复杂,在挖掘机作业时存在阀口的节流损失和阀内部流道的阻力损失,造成了一定的能量消耗。本文根据液压挖掘机实际双泵合流和单泵供油工况,针对挖掘
目的:探讨产后康复综合治疗仪对剖宫产术后产妇泌乳、子宫复旧、产后恢复的影响。方法:将剖宫产术分娩的产妇2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0例。对照组按常规进行健康教育
煤炭行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实际的煤炭开采中,采煤技术的合理运用与采煤工艺的正确选择,直接影响着煤炭开采的质量与效率。本文首先介绍了中国采煤技术的发展历程,然后
探讨使用膜过滤和膜除氧工艺处理海水进行回注的新方法,阐述了脱气膜的技术特性,介绍了以膜过滤为预处理的整套海水处理流程,并与传统真空脱氧塔进行比对,总结了此种方法在海
解剖50侧成人尸体大隐静脉,测量大隐静脉注入股静脉处和大隐静脉主要属支注入大隐静脉处的外径,及各注入处与髂前上棘间连线的垂直距离。大隐静脉入股静脉处的直径为4.9±0.7mm,其属支注入
我国在现阶段对低压供配电线路进行过程检测的过程当中,仍然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以及一些隐患,而正是这些所存在的问题以及隐患显示了我国低压供配电线路故障检测手段还可以不断
《光明日报》是面向全国发行的一份具有很高权威性的综合性日报,“为知识分子服务”是其鲜明特点。《光明日报》创刊之时是由民盟主办,在传递民主思想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
纵观维亚尔一生不同时期的作品,其绘画不单单是纯粹描绘自然生活,究其绘画特点,是一种游离于自然主义之外的印象主义,是对自然生活的一种隐喻。虽然维亚尔与自然主义者都是在描绘
心肺复苏(CPR)是医务人员必须熟练掌握的最基本及最重要的急救技能之一,基于医学生缺少临床现场学习及应用CPR相关理论知识的机会,为提高医学生对其的理解及应用能力,采取基
本文采用逐步沉淀分级法,对尼龙1212进行分级,用乌氏粘度计、光散射仪以及凝胶渗透色谱(GPC)分别测定所得级分的特性粘数、重均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根据特性粘数与分子量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