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大剂量溶栓加抗凝治疗对急性DVT大鼠在不同时期治疗后血管形态学的变化。方法:将48只SD大鼠制备模型后,随机按血栓形成后1、3、7、14天分期,每期12只,分为Ⅰ期、Ⅱ期、Ⅲ期、Ⅳ期。尿激酶(8万U/kg·d,n=6)+低分子肝素钠(700U/kg;、一次/12h,n=6)、模型组(0 U/kg,n=6)。尿激酶每日大鼠尾静脉推注尿激酶一次,连续7日。低分子肝素钠均由大鼠腹壁皮下注射,连续7日。实验结束后获取病变段血管,观察内皮细胞数量变化,胶原阳性染色面积百分比变化,并与同期模型组进行比较。结果:模型组在Ⅱ期、Ⅲ期分别死亡一只,尿激酶+低分子肝素钠组在Ⅲ期溶栓治疗时,死亡一只。在Ⅰ期,尿激酶+低分子肝素钠内皮细胞数量、胶原阳性染色面积百分比与模型组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Ⅱ期,尿激酶+低分子肝素钠组内皮细胞数量与模型组相比有统计学的差异(P<0.05),尿激酶+低分子肝素钠组胶原阳性染色面积百分比与模型组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Ⅲ期,Ⅳ期,尿激酶+低分子肝素钠组内皮细胞数量与模型组相比均无统计学的差异(P>0.05);尿激酶+低分子肝素钠组胶原阳性染色面积百分比与模型组相比均无统计学的差异(P>0.05)仍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以内皮细胞作为评价DVT治疗的效果:大剂量溶栓加抗凝在血栓形成后3天内均有一定治疗效果;在血栓形成后7天内,大剂量溶栓加抗凝仍有一定溶栓效果;超过7天,大剂量溶栓加抗凝或单用溶栓、抗凝均无效。2.以胶原作为评价PTS发展的效果:大剂量溶栓加抗凝在血栓形成后3天内均有一定治疗效果;在血栓形成后7天内,大剂量溶栓加抗凝仍有一定溶栓效果;超过7天,大剂量溶栓加抗凝或单用溶栓、抗凝均无效。3.如果把内皮细胞和胶原看成一个整体,大剂量溶栓加抗凝在DVT发病早期治疗效果最佳。4.临床上溶栓联合抗凝治疗效果有待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