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325z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7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经济向后工业社会(或服务社会)迈进,服务业发展层次成为反映和判断一国经济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服务经济因其特有的知识和技术特征而成为工业经济社会向信息经济社会转变的标志性经济结构成分。中国生产性服务业无论是在总量、结构上还是在产业绩效均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影响了生产性服务业的产业功能发挥,而制造业的竞争力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融合程度,制造业发展水平的提高反过来提升生产性服务业的机械化层次,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是双向促进的产业形态。在此背景下,研究我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第一章简单介绍了本论文基于产业关联视角来研究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关系的背景和意义,关于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关系的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以及文章研究的创新点和不足之处。第二章是关于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关系的理论与文献综述。“需求引导论”和“供给推动论”分别从需求和供给的不同角度来阐述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的关系,“产业互动论”和“产业融合论”探究了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融合关系,符合产业演变趋势。学者们主要依据投入产出模型运用投入产出数据量化研究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关系。第三章是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的理论分析,第一节介绍了国内外学者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内涵认知和范畴界定,同时,作者从产业关联的角度诠释了生产性服务业内涵。第二节分别从专业化分工、交易成本和价值链学说下生产性服务的外包两个视角来阐明生产性服务业的产生机制。专业化分工理念下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外部化(市场化)不断演进的过程就是生产性服务业产生与发展的过程;企业尤其是制造企业基于交易成本和竞争优势的考虑,将原先企业内部进行的生产性服务活动外包给生产性服务企业,孕育了生产性服务业产生的市场内生环境。第三节从社会分工—交易成本、价值链—竞争优势、产业集聚和产业共生等视角探讨了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发展机理。分工细化和专业化水平的提升提高了生产性服务企业和制造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企业交易成本因专业化分工而不断降低,又进一步推动专业化分工;生产性服务业脱胎于作为母体的制造业,制造企业的市场规模因市场竞争优势的积累而不断扩大,其对生产性服务的市场需求也因此而逐渐增加,促使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和规模化层次的提升;集聚区内的生产性服务企业从制造业中分离出来,两者依存于集聚区内的生态群落且相互融合;融合性、互动性、协调性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共生的三个核心特征,企业间的共生系统是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共生系统的主要内涵。第四节从互动形成阶段、互动成长阶段、互动成熟阶段描述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演进,生产性服务业为制造业发展由提供管理性功能服务向提供促进性功能服务进而向提供战略性功能服务转变,最终两个产业集聚融合。第四章利用投入产出模型和价值型投入产出表数据,基于产业关联的视角,研究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关联。第一节是生产性服务业的总体演变,作者根据中间需求率,同时参照行业分类标准以及生产性服务业的特性和功能,重新界定国内生产性服务业的范畴:邮电运输通信业、商贸业、金融保险业和科教文卫;然后文章分别从总体经济的(生产性)服务投入、生产性服务业的投入结构和三次产业的生产性服务投入率等不同层次来研究生产性服务业的总体演变。第二节是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产业关联分析。该节首先运用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中间投入率(生产性服务业的投入率)、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中间需求率(制造业需求率)、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中间投入率(制造业投入率)、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中间需求率(生产性服务业需求率)等指标来研究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投入产出关联,中间投入率从投入角度量化了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的融合关系,中间需求率从消耗角度度量了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的融合性,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中间投入率低于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中间需求率,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中间投入率高于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中间需求率;该节然后选取波及效果指标(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去量化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产业波及性,生产性服务业受制造业的需求感应度小于制造业受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感应度,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影响力系数低于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影响力系数;为体现产业融合互动对产业价值创造能力的影响,该节结合收入核算方法,界定产业的价值创造总量。数据显示:生产性服务业没有很好融合于制造业,没有对制造业的价值创造能力起到应有的提升作用,内部自我服务性功能强化是生产性服务业价值创造能力增强的主要因素,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融合也是生产性服务业价值创造能力增强的重要因素。第五章是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绩效分析。本章选择投入量和增加值两个指标,选取价值型投入产出表数据,借鉴江静、刘志彪从地区和行业层面研究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制造业效率提升的影响模型,通过建立双对数计量经济模型从行业整体和细分行业两个层面定量研究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产业互动绩效。研究结论为:从整体行业层面来看,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绩效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就细分行业而言,邮电运输通信业能显著提高三种类型制造业的绩效,商贸业对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绩效的提高作用最强,金融保险业对资本密集型制造业绩效的正影响最大,而其对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的绩效提升作用没有得到应有发挥,科教文卫因制造业对其较低的融合度而没有显著地促进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的绩效提升;三种类型制造业均能显著促进邮电运输通信业的绩效提升,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生产中物化的投入要素特征决定了其能显著促进相应生产性服务业(商贸业)的发展,金融服务业对制造业的融合层次较低,抑制了资本密集型制造业和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的金融服务效应发挥,科教文卫绩效增加主要源于生产性服务业内部的融合互动以及其对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的融合。第六章在以上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理论探讨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发展模式与路径。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路径是:强化市场竞争以改善竞争环境,提高生产性服务业的专业化服务水平,政府要提高服务层次,优化区域布局以推进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制造业的发展路径是:基于价值链的考虑来延伸和集中制造业产业链,强化制造业的生产性服务品牌,促进制造业空间地理上集聚以共享生产性服务;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模式是:以制造业需求推动生产性服务业的“市场化”和“专业化”,增强生产性服务业为制造业的生产性服务能力,从信用和信息层面搭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产业互动平台,优化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群落功能式和群落一体式的融合互动模式,深化两者的融合互动。研究方法是实现论文研究目的的基本手段,科学的研究方法是论文质量的重要保证。按照理论研究和经验分析相结合的思路,综合运用以下研究方法:逻辑和历史相结合、规范研究和经验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融合、动态分析和静态比较相结合。文章的创新之处在于:从新古典分工理论、交易成本经济学、企业价值链理论、新空间地理经济学的产业集聚理论以及生态经济学等理论视角系统探讨了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融合互动发展,尤其是从产业互动演变阶段来予以分析两个产业间的互动;结合中间需求率、行业划分标准以及生产性服务业的功能和特性来客观界定国内生产性服务业的内涵和范畴。在定量研究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产业关联时,分解相应的产业关联指标(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中间投入率(生产性服务业的投入率)、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中间需求率(制造业需求率)、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中间投入率(制造业投入率)、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中间需求率(生产性服务业需求率)、感应度系数、影响力系数、价值创造指标),并静态和动态对比指标的总体和部分,更能准确反映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产业互动性。
其他文献
<正>伟大的企业从来都不是天生的,而是打造出来的。当今,被誉为中国第一品牌并跻身世界品牌100强的海尔,谁曾想,在20年前,它还仅仅是一个只有六百人的街道小厂。从品牌战略,
为了推进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健全我国证券市场的交易制度,2010年3月31日,我国正式推出融资融券交易。截止到目前,我国的融资融券交易已有近三年的发展历史,标的证券已由最
证监会一直非常重视我国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以及内控报告披露情况,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的文件,对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的披露情况进行了规定。但是,由于我国企业管理基
针对铁路设备的维修管理进行研究。在总结某站基于GIS的铁路设备维修管理系统应用经验的基础上,论述基于GIS的铁路设备维修路线的规划方法。其中包括空间数据库的设计、地理信
<正>前面三讲对不同拣选技术的特点以及怎样选择合适的拣选系统进行了介绍,下面通过应用案例,分析目前在国外已得到广泛应用、而在国内尚属于新生事物的语音拣选系统的使用效
融资融券作为一种信用交易制度,在国外的金融市场上有300多年的发展历史。这种交易制度已经成为成熟金融市场上的基础交易方式,并且是金融创新的重要载体。但是直到目前为止,
在研究网络中心战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网络中心电子战的概念。本文详细阐述了网络中心电子战核心作战概念和网络中心作战的概念模型,并对美国网络中心电子战的发展进行了论述
母子型交叉持股是指母、子公司为了达到一定目的而相互持有对方股份的一种股权结构,通常子公司持有的母公司股份不足以改变母子之间的控制关系。在我国资本市场上,母子型交叉
教学管理的核心是教学质量的管理 ,教学质量的优劣来源于教学过程。中医教学的质量评估是提高教学质量、发展中医高等教育的需要。文章从教学质量评估的保障、教学管理的中心
<正> 在祖国辽阔的土地上,不论在炎热的夏天或严寒的冬季,都常听到奋不顾身抢救淹溺的英勇事迹,发扬了伟大的共产主义精神。在与水的搏斗中,卫生人员学会急救淹溺是一个重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