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与《资治通鉴》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teng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司马光是我国宋代著名史学家,他编撰的《资治通鉴》是与司马迁的《史记》相媲美的史学名著。 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北宋和平稳定的政治文化环境和繁荣的经济,为史学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治和物质条件。尤其是儒家文化,这时已进入高度发展时期,儒家文化的核心即儒学,已由汉学发展为宋学,由训诂学发展为义理之学。宋学百花齐放,学派林立,充分展现了儒家文化的创造性。唐宋史学随着儒家文化的大发展而日趋繁荣,成果丰硕。以上这些优越的条件,都为司马光登上史学的又一个高峰铺平了道路。司马光是时代的弄潮儿,他借儒家文化的辉煌而创造了史学的辉煌,成功地编撰了史学巨著‘资治通鉴》。 历史学是综合性的人文学科,历史学专著自然就涵盖文化的各个方面了。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作为里程碑式的史学名著,也必然全面反映北宋的文化思想了。一是它充分展示了儒家文化融汇贯通的大一统思想,这是北宋的时代精神。这种时代精神具体体现在中国文化的融通和贯通以及四通三个方面。融通主要表现在中国文化一体多元格局的形成和发展上。贯通主要指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再现了司马迁《史记》的通史风范。司马光所阐述的大一统的历史观,展示了时代精神,无论从内涵上,还是从外延上,都高于前者。四通,即儒家文化向朝鲜、日本等四邻传播,从而构建了东亚儒家文化圈,儒家文化由中国民族文化演化为区域文化。二是它对儒家文化鉴戒史学社会功能的充分发挥。司马光写《资治通鉴》是给以皇帝为首的最高封建统治者看的,以便以史为鉴,进一步完善封建统治。他从这一动机出发,在《资治通鉴>中以大量的篇幅揭露昏君的丑行和官吏的腐败,以及详细记述历代农民战争。三是它对儒家文化礼治思想及与之相关的伦理道德思想的充分展示。司马光治国思想的核心是礼治思想,《资治通鉴》的史论(即“臣光曰”),据统计有218则,其中绝大部分是从各个角度阐述礼教思想。四是它对儒家文化民本思想和唯物主义思想的发扬光大。民本思想是司马光思想体系中最辉煌之处。司马光认为国家必须以民为本,百姓是一个国家的基础,王权的决定因素。人本主义一般是与唯物主义相联系的。司马光是宋代杰出的无神论者。在《资治通鉴》中,基本上看不到灾异、符瑞、图谶、占卜之类的记述。五是它遵循儒家“和为贵”的思想路线,倡导和平的外交和民族政策。北宋王朝处于一个民族矛盾及其尖锐的时代,司马光坚决主张对邻国实行和平的外交政策,对国内少数民族实行和合的民族政策,并主张在与邻国和少数民族交往中,坚守信义。六是它以儒家的富民思想为指导,充分展示了司马光的开源节流和富国安民的经济思想。 《资治通鉴》在中国史学和文化史上的崇高地位,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它完善了编年史体例。它在继承孔子开创和左丘明发展的编年体史学的基础上,又融汇多种史学体例,充实和完善了编年体史学。二是它在我国史学史上影响巨大。它不仅使编年体史书复兴,而且还催生了几个新的史学体例。例如,朱熹开创的纲目体和袁枢开创的纪事本末体等。三是它是一部文学色彩浓厚的史学名著,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四是它成为历史学者研究的对象,并发展成为一项专门的学问,即通鉴学。从而进一步巩固和提高了《资治通鉴》的史学地位和文化地位。《资治通鉴》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崇高地位,也使司马光成为与司马迁相比肩的伟大史学家和文化巨匠。 本文从儒家文化与中国古代史学的辩证关系的视角入手,论证了《资治通鉴》是时代和儒家文化大发展的必然产物,并展示了《资治通鉴》的丰富的文化内涵。这是研究《资治通鉴》的一次新尝试。这一尝试能够进一步拓宽《资治通鉴》研究的范围和深度,并为史学与儒家文化的交叉研究贡献一点力量。
其他文献
本文以朝鲜族为中心,论述了朝鲜垦民自清代迁入中国境内以来,在东疆的核心地带,即今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长白朝鲜族自治县,与汉、满等民族相处,其间民族关系形成、发展、巩固
当铺、钱庄和票号是中国早期金融市场的主要载体,曾经分别承担了金融业的信用、货币兑换和汇兑的基本职能。而钱庄、票号、银行又并称为近代中国的三大金融势力,他们对于中国封
三国是一个战乱的时代,是一个人才辈出的时代,是英雄创世的时代。无论是三国的领袖人物曹操、孙权、刘备,还是他们的智囊人物诸葛亮、张昭、荀彧等,也都是名垂千古的人物,都有着鲜
萨丕尔-沃尔夫假说是20世纪在西方语言学界的颇具影响的理论假说,该假说又称为语言相对论。其核心内涵是,人类不仅生活在客观世界里,也生活在主观世界里;不同的语言有不同的语言
主观幸福感是指人们依据自己设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所作的整体评价。它常被作为衡量社会群体生活质量的综合性心理指标和衡鉴社会进步的社会性指标,被广泛地运用。具有独特高
学位
文化旅游是旅游业发展的新趋势,尤其是作为一个全新的旅游形式呈现出了迅猛的发展势头。在这种趋势下,探索旅游目的地文化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在旅游理论研究和实践指导上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