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of Dynamic Public Sign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daptation Theory

来源 :西安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anqiq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改革开放政策的进一步深化,中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合作日益增多,对外联系和国际交流日趋频繁,同时,中国和中国文化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外国友人前来,为了方便远方来客,越来越多的公共场所使用了汉英双语的公示语,向人们传达提示、提醒、警告、请求等意图。但令人遗憾的是,公示语翻译的不规范现象随处可见,严重影响了城市和国家的国际形象和对外交流。究其原因,首先是因为长期以来,翻译界对公示语缺乏足够的重视;其次是因为以往的研究主要聚焦在公示语纠错等表面现象,有些研究虽结合了相关理论但实践性意义并不大;再者,几乎所有关于公示语的研究都直接将语料定为一切种类的公示语,导致研究笼统化。’   本论文以中西方特征差异最大的动态公示语,即提示性公示语、限制性公示语和强制性公示语为语料,首先指出当下这三类公示语英译中存在的典型问题,即:字字翻译现象严重;译文繁琐,不够简洁;译文对原文意思表达不到位,多有偏差;忽略文化差异,译文语气强硬;修辞手法使用不当。接着在顺应论的指导下,分别讨论了这三类公示语英译在语言层次上的顺应并总结了各类动态公示语的常用语言结构。最后又探索了动态公示语英译中非语言层次上的顺应并提出相应的翻译原则,即:物理原则;认知原则;文化原则;面子原则;突显原则。本论文可在实践上为广大公示语译者提供一些参考。
其他文献
学位
文献使用是学术写作的一项基本技能。前人研究大多关注抄袭但较少涉及学习过程,关注作文写作较多但较少涉及学术论文写作,关注引语功能较多但较少涉及学习者的引用行为。学习者
随着时代的发展,国际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的日趋频繁,我国对具有自主学习能力的外语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自主学习是一个主要建立在人文主义和认知心理学基础之上
自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被引入国内以来,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就引起了国内学者,教师以及教育家们的极大关注。到目前为止,大部分研究都是从宏观层面对翻转课堂进行研究,如翻转课堂的
近年来,随着语言学研究逐步呈现出语篇研究发展代替语法研究发展的趋势,众多语言研究者渐渐把其注意力转向语篇语类研究。其中,研究性论文体裁的相关分析已经引起了足够的重视。
1.研究背景   在认知建构主义范式下,学习者被认为是在一定的社会情境中,在先前知识的基础上建构新的知识,深层的理解和思维过程遵循一定的原则,并且可迁移至新的情境(Shepa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