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宴饮诗初论

来源 :烟台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xiaoy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宴饮诗又称“燕饮诗”或“燕飨诗”,主要是对宴飨群神祖妣、君臣及亲朋场景的记录和描述。依据举行宴饮目的和意义的不同,可具体细分为祭祀宴饮诗、政治宴饮诗和世俗性宴饮诗三大类。   《诗经》作为中国古典诗歌的源头之一,题材多样,而宴饮诗则以其独特的描写视角成为众多学者竞相研究的对象。步前辈专家之“踵武”,本文选取《诗经》宴饮类诗歌作为研究对象,并结合相关的礼乐制度、民俗理论和考古发现,进行宴饮诗文化溯源;在系统梳理《诗经》宴饮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初步的礼乐制度研究。   文章共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绪论和宴饮诗溯源。首先从字源考释入手概括宴饮诗的定义,进而论述《诗经》宴饮诗研究的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整合国内外与之相关的学术动态、研究现状及现已取得的成果,并指明论文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和主要创新观点。然后综合文献与考古资料进行宴饮诗溯源,从根源上明确其典礼性质和宗教祭祀意义,进而结合相关礼制揭示宴饮诗中礼仪程式叙写的必要,并运用“夸富宴” 理论阐释宴饮诗发端的潜在心理机制。   第二部分是本文的主体,《诗经》宴饮诗类纂及其礼乐分析。首先,细分为回报神族、祈求福禄的宗庙祭祀宴饮诗、“亲族人,序昭缪,别礼仪”的政治性宴饮诗和流露人伦挚情的世俗类宴饮诗三大类。通过梳理《诗经》中的宴饮资料,为后面的研究做好材料准备。然后,从礼制角度入手,分析相关祭祀宴饮诗以还原先秦“飨尸”礼,并通过研究相关政治宴饮诗再现先秦燕礼的具体程式。   第三部分为《诗经》宴饮诗艺术分析及其影响。在艺术表现上:《诗经》宴饮诗多以“起兴”开篇,奠定全文的情感基调,紧接着以“赋笔”手法侧重对宴饮过程中“礼仪”程式的叙写,突出主宾间的“亲亲”之意。最后,总结《诗经》宴饮诗对后世文学产生的深远影响。   第四部分为结语,介绍文章的结论。
其他文献
1898年,马建忠撰写的中国第一部系统的汉语语法专著《马氏文通》出版。马建忠意在揭示汉语的规律,希望能借助语法学习提高语文学习效率,使孩童尽快掌握学习语文,从而学习先进的科
作为中国“第五代”导演的领军人物,张艺谋的电影可以说把主观性、象征性、反叛性等特点发挥到了极致。从1988年捧回第38届西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以来,张艺谋及其影视作品成为
8字形圈是近年来新开发的一种气缸活塞用双向往复密封圈 ,它的截面形状象一个 8字 ,其外径部分呈 0形圈状 ,内径部分呈一梯形 ,中径部分呈一矩形 ,和传统的汽缸用密封如 :0形
本文试图以九十年代以来的都市文化景观为主要线索,从日益丰富的都市消费欲求的角度,来研究张欣文本中体现的都市女性生存的种种困境以及张欣对都市女性自我救赎之路的不断探寻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郝国忱是中国当代著名的剧作家,其创作从一开始就扎根于现实的沃土,并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茁壮成长。目前的学术界对郝国忱的创作基本上持肯定的态度,肯定其作品中的现实主义精
学位
作为一种迎春仪式,乾州春会是农耕文明的产物,是于立春之时举行的一种重要的农业礼仪。春会迎春的目的是驱瘟逐疫、迎春纳福,是一场社区全民狂欢的春天盛典。从民间文艺角度看,乾
建炎四年(1127—1130)间,在高宗避敌求存的立国思想的主导下,面对金人步步紧逼的军事进攻,南宋政府不断地逃亡南迁,政治也因此极不稳定。而其内部持续加强的党争与频仍发生的兵变
“太丰保”是我研究所针对各种果树研制的一种高活性、最新型的水溶肥料。“太丰保”内含极强的生物活性物质,能协调平衡果树内源激素的分泌,并能激活其SAR(系统抗性)基因表达,所以能提高抗病性和抗逆性。在果树上的应用有多重效果与作用,达到一肥多效。  一、在苹果上的作用效果  1.现蕾期使用,有促进花蕾发育和减轻霜冻伤害的作用,能使果树花朵质量提高。2.花蕾期使用,有耐低温,减轻晚霜伤害,提高花粉活性,
“文革叙事”一直是当代中国文学研究持续关注的焦点,也是当代作家无法回避的历史问题。“伤痕文学”则是十年动乱结束之后最先开启对“文革"创伤进行历史记忆的文学思潮,“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