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炎四年(1127—1130)间,在高宗避敌求存的立国思想的主导下,面对金人步步紧逼的军事进攻,南宋政府不断地逃亡南迁,政治也因此极不稳定。而其内部持续加强的党争与频仍发生的兵变也都给这本就已经极不稳定的政治态势产生了更为恶劣的负面影响。
然而,这样一种混乱的时势背景,却对当时的文学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时势激发了当时士人高昂的爱国情怀与社会责任感,文学与社会、文学与现实也因此走的更近,文学创作中强烈的时代感的介入扩大了文学的题材构成,也深化了文学的情感表达;时势造成了当时士人艰难的生存处境,却加强了他们的生命意识,并进而对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
时势对于文学创作的影响首先表现在当时的诗歌创作中。相对于徽宗朝的诗歌创作,建炎诗歌不仅题材扩大了,时事和社会现实大量地出现在了诗人的诗歌创作中,同时,其情感表达也由于家国兴亡之感的进入而得到了升华。建炎诗歌创作也融进了士人对于生命的思考,时势激发下,他们产生的不安全感与漂泊无依感都加深了他们对于生命流逝的感伤。
建炎散文的创作也在时势的影响下表现出了与政治和现实的极为紧密的关系,政论文成为了这一时期散文创作的最为主要的部分,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貌,取得了较高的艺术成就。而这一时期的其他体散文如书信体散文、记序体杂文也读来颇有风味。
家国沦亡之痛与北人南迁之悲成为了建炎词最重要的情感内容,即使一些隐逸词也总是掩藏不住时代留下的伤痛与无奈。也正是在这样一种情感表达的激发下,建炎词形成了慷慨悲愤的词风,并对南宋爱国词尤其是对南宋辛派词人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总之,建炎文学是时势激发下的文学。正是在当时那样一种混乱的时势与深刻的民族危机的影响下,建炎文学才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创作风貌,并进而对南宋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