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门头沟区作为北京的西部屏障,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民风纯朴,文化传承源远流长,是北京地区人类活动最早的区域之一。北京联系河北、山西、内蒙古等地的“京西古驿道”在该区穿过,正是依托古驿道,形成了很多极具历史文化与艺术价值的古村落,成为北京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村落多为明、清时期就已建造,个别村落已逾千年,形成了一片极具文化价值的古村落群。在这些古村落中,琉璃渠村于2007年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琉璃渠村位于北京京西门头沟区龙泉镇,背靠九龙山,前临永定河。该村以悠久的历史及琉璃烧造技艺闻名于国内外。村内民居建筑依山势而建造,现存有多处古建筑文物及遗址,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本文通过相关文献的查阅及实地调研测绘等方法研究北京琉璃渠村公共空间构成要素及公共空间形态的特征等,并通过对相关资料的整理及研究来发掘古村落的历史与科学价值,探索人的行为活动与村落空间之间的互动关系。
全文分为五章:
第一章:绪论。提出了研究琉璃渠村公共空间的目的和意义、研究范围及相关概念的界定,并对国内研究现状进行概述。
第二章:琉璃渠村的形成与影响因素。主要是对琉璃渠村的自然条件与历史沿革的研究与分析。
第三章:琉璃渠村公共空间之物质形态特征。通过研究村落轴线、街道巷道、节点、广场构成要素,剖析琉璃渠村整体公共空间形态特征,为下文的研究做铺垫。
第四章:研究琉璃渠村公共空间中人之行为活动特征。
第五章:解析琉璃渠村公共空间感知与审美。从审美对象和审美性质的角度分析琉璃渠村公共空间美感的源泉和发生机制。最后是文章的结论部分。
其中第一章和第二章是论文的理论考察与前期研究部分;第三、四、五章是文章的重点章节,三、四章属于对琉璃渠村公共空间的客观实态研究,第五章是从主观角度对空间审美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