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语与现实:网游青少年媒介形象的建构与分析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qimeng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传媒市场化的进程中,中国的新闻媒介正在经历一个从传播方式娱乐化到传播内容娱乐化的过程,赫胥黎对文化的担心——“文化成了滑稽戏”正成为现实。在这样的传播态势中,网游青少年——这个为主流文化既关注又抵制的群体,成为了新闻媒体的常客,并被媒介建构与消费。本文对新闻媒介中的网游青少年形象进行了量化的、文化的考察。通过分析网游青少年生存环境的三大决定性力量——政治、经济和主流文化,分别探讨了三者对网游青少年的态度、决策和影响,图绘出网游青少年长期处在政治、经济与主流文化三种权力之间的“失声”状态。在社会背景分析的基础上,论文对当前中国网游青少年的媒介形象作了量化分析。通过对2002年1月至2013年12月的《中国青年报》和人民网以及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栏目中,有关网游青少年报道的编码与分析,总结出新闻媒体中网游青少年议题的框架是负面而极端的。在此种框架下,新闻媒体通过“数字恐吓”、“负面标签”、“情感渲染”和“他者视角”等手法实现了对网游青少年的类型化再现——“恶魔”与“受害者”。文章进一步对网游青少年的“恶魔”与“受害者”形象进行了符号学意义上的解析,认为这两种极具反差的负面形象,不仅是传媒市场的一种经济现象,而且是现代社会的一种文化现象。正因为青少年群体是祖国未来的栋梁,当他们接触到“网游”——这一被公众普遍视为“洪水猛兽”的媒介产品时,受到来自政府、企业、学者、新闻媒体多方热切关注。这些关注直接影响着建构网游青少年形象的媒介文本,也就是说,媒介文化在建构网游青少年形象的同时,也体现着社会各方话语的互动关系。因此,网游青少年的媒介形象是政治话语、经济话语和文化话语相互博弈与共谋之后,经新闻媒体“转喻”的结果。论文最后,探讨了重构网游青少年媒介形象的对策。作为社会公器的新闻媒体,应该主动担负消除主流社会与网游青少年群体之间隔阂的任务,通过独立、平衡、公正的报道还原网游青少年的真实、正常的形象,真正肩负起监督网游行业健康发展,保护网游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责任。
其他文献
户外广告在我们的生活中一直充当不可或缺的角色,是城镇化进程的重要表现。随着社会的发展,当今的户外广告已经与我们的生活融为一体,它向人们传递着信息,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
政府采购信息披露制度好比透明鱼缸,透明是政府采购阳光的关键举措。对政府采购信息披露主体的行为、信息披露方式、信息披露范围以及信息披露救济机制的合理规范,能促进采购
2010年10月,晋江入选为"全国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城市"。经过两年多的试点实践,晋江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从试点前粗放、感性、自发的阶段进入到试点后集成、理性、自觉的发展阶
同伴关系在促进中小学生的社会化发展、自我概念和人格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当前中小学生的同伴关系表现出的攻击行为、孤独、嫉妒、猜疑等问题,可采用认知疗法、角
<正>合上手里的《给教师的建议》,揉一揉酸涩的眼睛,仰面躺下,侧耳倾听家人均匀的鼾声,一种久未体验的舒畅溢满胸膛。转身看到镜中的自己,几丝蓬乱的头发轻柔地绕住脸颊,黑黑
随着新媒体的迅速崛起,“报纸将死”的悲怆论调年复一年地出现,如一抹阴云笼罩于报业之上。但从现实来看,报业并未在媒介融合的潮流中被强大的新媒体替代,而是在与信息技术、
近年来,为适应城市发展需要,我国开始大力发展城市轨道交通,轨道交通建设在我国已进入大发展时期。然而在这一过程中陆续暴露出了一些问题,这其中既有对轨道交通认识上的偏差
目的:研究HIV感染者CD4+T淋巴细胞数与外周血各组份间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小板(PLT)、淋巴细胞数(LY)的相关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HIV患者抗凝外周血402
搜索引擎已经成为企业联系消费者、建立贸易伙伴关系、开展业务的重要营销手段之一。同时,企业网站的内容也直接关系到该网站在搜索引擎中的排行以及用户的使用感受。鉴于此,本
相较于价格昂贵、令人望而却步的传统奢侈品和批量化生产、大众消费、随处可见的普通商品,“新奢侈品”是一类质量出众、功能性强、价格也能令大多数消费者接受的“补充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