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10+3区域的贸易流量和潜力分析——基于引力模型的实证研究

来源 :南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grong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0+3区域合作已经构建出了“基本框架”。中国作为亚洲最重要的发展中国家,加强与10+3区域的贸易往来意义重大。研究中国与10+3区域贸易决定因素和贸易潜力对推动中国外贸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贸易引力模型是对国际贸易进行实证分析的重要方法。本文建立了适合中国双边贸易的引力模型,进行了模型的实证检验。在此基础上,运用得到的引力回归模型对中国与10+3区域贸易潜力进行了预测,从而指出中国当前应该深化与10+3区域的贸易,同时要积极调整贸易政策,改善贸易结构。   本文分为五个章节来进行论述:第一章回顾和整理了国内外关于运用引力模型的有关研究,并对其研究方法作了简要评价,指出了不足之处;第二章介绍了10+3区域合作进展和经济概况,包括对其经济规模、进出口规模、区域内对外贸易依存度指标的考察;第三章则重点分析了10+3区域内相互贸易状况,从该区域内双边贸易现状、区域内贸易强度指数、区域内贸易依赖度三个方面进行了考察;第四章构建了适合中国的引力模型,并且使用2000-2006年的面板数据对其回归,探讨了中国与10+3区域各国间双边贸易的决定因素,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中国与10+3区域双边贸易潜力的预测;第五章通过得到的贸易潜力指数就中国与10+3区域各国双边间的贸易发展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主要结论:本文通过实证分析得到了中国与10+3区域各国间双边贸易的决定因素。双边贸易与两国的经济规模(GDP)成正比,与两国间的距离成反比,与FDI成反比,与两国的人均GDP总体成正比,而两国具有共同边界,共同属于APEC和WTO因素对双边贸易具有正效应。此外,通过预测结果发现,中国与韩国、新加坡两国双边贸易往来非常密切,中国与日本间的贸易往来较为密切,而中国与东盟成员国(除新加坡外)间的贸易呈现出不足态势。   论文最后提出了中国参加10+3区域合作的政策建议。
其他文献
海西先行、科技先行.增强福建省区域自主创新能力,是提升海峡西岸区域经济竞争力的重要突破口;也是推进海峡西岸“两个先行区”建设的内在要求.财政科技投入是筹集科技投入资金
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企业经营机制转变,城市贫困人口比例的不断上升,城市贫困问题逐渐凸显。90年代中后期开始实施并推广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给予城市贫困者
合成了新显色剂1-[(4,6-二甲基-2-嘧啶)偶氮]-2- 萘酚(DMPAN),并研究了该试剂的性质及其与钴显色反应的条件.结果表明:试剂的离解常数pka=7.4,λmax=374.0nm,在pH 6.22的磷酸盐
摘 要:论述近距离煤层采煤工作面的布置方案以及在巷道掘进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及所采取的安全保证措施,通过优化的工作面布置方案及采取的各类安全保证措施,确保巷道掘进过程中及采煤工作面回采过程中的安全。  关键词:近距离煤层 连续采煤机 开采技术  中图分类号:TD7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3)011-085-02  大柳塔煤矿活鸡兔井12314回顺、12315运顺与
利用Pro/E三维绘图软件,将影响转炉倾动力矩的主要部件(包括炉液)绘制成三维图形,并将选定的耳轴轴线与炉壳中心线交点位置作为组件坐标系原点位置,按照方便计算的原则选定坐
回顾台湾地区这几十年来之产业之发展史,如果以产业演化理论观点来看,无论何种产业都有都有其兴盛与衰退期,即使是高科技IT产业,当供过于求或是产业更替,也是会沦为『传统产业』,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