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语言学视角下惯用语内部语义结构对其变体的词汇语法影响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r_r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受生成语言学词汇句法二分法的影响,传统惯用语语义观将惯用语视为语义不具组合性的长单词式的语义单位,基于这种观点的过往研究多从词汇学、句法学、文体学及语篇功能等角度对惯用语及其变体进行描述性的阐述。而持惯用语语义组合观的研究则更多阐释字面义与比喻义之间的联系。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兴起,隐喻和转喻理论被应用到惯用语研究中,对丰富惯用语语义的阐释做出了重要贡献。一方面,结合认知语法和认知语言学理论阐释惯用语变体的研究尚在少数;另一方面,作为语言中广泛存在的现象,惯用语变体不仅丰富了表达方式,而且有助于帮助我们了解人类在产出和理解惯用语变体过程中体现的认知过程。以上两点构成了本文研究的出发点。  本文主要参考British National Corpus及Collins Cobuild Idiom Dictionary中的惯用语及其变体语料,尝试将Geeraerts的棱柱模型与意向图示、概念隐喻和转喻理论相结合,完善棱柱模型中对惯用语语义组合、认知理据和语义同构性的解释并深入阐释惯用语内部语义结构在组合与聚合两个层面上的体现,以求以此为基础揭示惯用语内部语义结构对其变体的词汇句法影响,并同时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阐释生成和理解惯用语变体时揭示的概念化过程。  基于以上方法,本文发现惯用语首先是一个语义丰富,结构多样的复合型象征单位,其语义极由字面义和比喻义结合而成,音位极由构成惯用语的词汇传递。比喻义构架于字面义之上且被突显出来,而字面义不仅不随着比喻义的激活而失去功能而且限制惯用语变体的词汇句法表现。说话人通过从视角、突显、抽象程度等方面调整惯用语的表达,减少听者处理话语所需的努力。因此激发惯用语变体产生的认知动机在于通过对目标概念的编码来增加话语的关联性。在词汇和句法层面上,本文重点分析了惯用语变体在数、被动化和名词修饰方面的表现,发现惯用语词汇组成部分构成的字面情景的语法合法性首先限制了变体的生成。对附加在惯用语中的成分,必须在字面义和比喻义两个层面进行研究,本文发现有的修饰语并不能与原惯用语在字面义层面上构成有意义的情景而是直接映射到比喻义上,起到点明主题的功能。整体而言,具有认知理据的、语义同构的内部语义结构的惯用语在词汇句法变体方面明显受到更少的限制。  本文认为惯用语的内在语义结构多通过隐喻及转喻被固化,而认知主体能在多大程度上认知这些内在语义结构影响着这些惯用语能在多大程度上进行词汇语法变化。与此同时也证明了生成理论将惯用语视为具有统一意义的长单词的观点的片面性。作为一门新兴学科,认知语言学理论对惯用语的认知理据,惯用语的内在语义结构,惯用语变体的认知分析以及惯用语变体的变化限制都有较强的解释力,从这一点出发,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英语惯用语变体限制研究具有充分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其他文献
本文以比较翻译学为理论基础,对《易经》的三个英译本进行比较研究,并对复译这部伟大的文化经典提出建议。 文章首先介绍了《易经》的真实价值,《易经》在国内外的影响,以及本
本文运用认知语用学的一般原理,特别是认知语用学的关联理论的语境观,研究了言语交际中的误解现象。作者首先在认真回顾国内外有关误解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提出了误解研究的新视角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西山煤电股份公司西曲矿选煤厂地处古交市汾河北岸西山煤田北部边缘地区,生产能力与矿井相配套,年入洗能力300万吨,是为上海宝钢供煤的配套工程,1985年9月18日开工建设,1987
本文着眼于翻译研究领域中的“转向”问题,意欲探究“文化转向”和“译者转向”的特点及其联系,认为二者都是对翻译原创性的肯定,它们也都提倡翻译的多元化取向。 1970年之前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商品说明书就是向消费者介绍商品的用途、规格。性能、成分、使用方法、保持期限、维护保养等知识的文字材料。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推进,尤其是中国加入WTO以后,商品进出口日
精对苯二甲酸(PTA)主要用于生产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和聚酯纤维。按2001年其用途统计,聚酯纤维占68%,PET树脂占25%,薄膜占5%,其他占2%。按地区分布,亚太地区占69%,北美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