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肌强直家系的临床分析及CLCN1的基因突变筛查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hua23074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先天性肌强直是一种骨骼肌氯离子通道(CLC1)异常的遗传性疾病,有两种遗传类型:常染色体显性遗传—Thomsen病,常染色体隐性遗传—Becker病。临床均表现为肌强直、运动笨拙。骨骼肌氯离子通道是由骨骼肌氯离子通道基因(CLCN1)编码的,CLCN1位于人类7号染色体长臂3区5带(7q35),有23个外显子,编码988个氨基酸。CLCN1的突变导致CLC1的异常,增加骨骼肌细胞膜的兴奋性,导致肌强直的发作。迄今为止,已经有60余个突变位点与10余个多态性位点被发现,散在分布在整个CLCN1上,无高发的热区,但是也有近1/3的患者中未发现突变。其致病的机制尚不明了。关于此病的研究,国内只有零星的家系病例报道,未见相关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本实验针对一个具有24名患者的先天性肌强直家系,进行详细的临床分析,总结其临床特征;以及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相多态性分析(PCR—SSCP)方法对CLCN1进行基因突变筛选,探讨其分子生物学特征。 材料与方法: 对此家系患者进行详细的问诊及体格检查,并进行肌酶谱、电解质、肌电图、肌活检病理等相关辅助检查。根据此家系发病特点总结其遗传规律及临床特征。郑州大学2004届硕卜生学位论文 选此家系3名患者,分别为11:、111,5、W;,2女1男,年龄分别为71岁、35岁和16岁,作实验对象,随机选择2名健康人(男23岁;女20岁)作为对照。提取基因组DNA,设计24对引物(第23对外显子较长,分为两片段来扩增),PCR扩增目的基因,依据聚丙烯酞胺电泳逐一进行SSCP分析,异常带测序。 结果: 此家系遗传特点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特征。家系患者表现为肌强直,运动笨拙,多伴有肌肥大与扣击性肌球。于动作启动时明显,寒冷时易诱发和加重,温暖或反复运动可减轻。肌酶学、电解质多为正常;肌电图显示肌强直发放,有低频刺激衰减及冷水易化的特点;病理学显示肌纤维有部分增生与肥大,肌细胞有轻度变性,周围有少量炎症细胞浸润;寒冷刺激及钾负荷实验阴性。 PCR一SSCP筛选CLCNI的23对外显子时,在患者ml。的18号外显子发现有一异常带,经测序证实在CLCNI的2267位点上发现C一T的转换。经筛查全部患者及扩大样本增加50例正常对照后,患者中未再有异常带,而在2例正常人中发现异常带,测序后亦证实为C一T的转换。证实了此位点为单核普酸多态性(SNP),且为新发现的位点。而在整个CLCNI未发现致病突变基因。 结论: 1.先天性肌强直为一少见的遗传性疾病,有着其特殊的临床特征。 2.用PCR一SSCP的方法对该家系患者CLCNI的23对外显子筛选时 发现一新的SNP位点,位于18号外显子的2267位点上的C一T 的转换。而在整个CLCNI未发现致病突变的基因。 3.此试验为进一步研究阐明先天性肌强直症的分子生物学特性打下 了基础。 4.该家系患病人数多,家系资料完整,为研究先天性肌强直提供了 很好的素材。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对21~60岁不同年龄段的正常成人中畸变产物耳声发射幅值变化的研究,探讨畸变产物耳声发射幅值在老年性聋诊断中的意义。 方法:对42例无听力相关疾病史成人(21~60岁
那整片的湖水与湖下那个原始的小村落在一夜之间都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座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真的是沧海桑田,我在那些陌生的高楼建筑工地中四处寻找着,可是哪怕一点点的记忆残渣都没有留下——我的那个青涩的年代,那段短暂得像流星一样的往事,也随之一同被深埋进了泥土里。两岸垂柳殷殷的村河、土坯房、柳条插就的篱笆,还有那一眼望不到头儿的向日葵,瞎眼的婆婆还有她,眼睛里的那一切还都是那么亲切,只是这一切只能在
期刊
目的:通过制作不同栓塞面积的急性肺栓塞动物实验模型,观察急性肺栓塞时心血管病理生理变化,分析不同肺栓塞面积时血流动力学及冠状动脉血流量的变化,探讨急性肺栓塞致猝死的
在该项研究中的第1、2部分,昼夜节律与肿瘤生长二者间的关系将作为主要的研究内容.在这两部分中,食物和光线,这两个最为重要的授时因子或同步化因子对于生物节律和肿瘤生长的
目的脑出血是一种具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特征并严重影响人类生存质量的疾病。社区康复是在社区与家庭两个层面上,为残疾人提供的康复服务。本研究旨在观察社区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