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自由之路——复调视野解读安·苏·拜厄特的《占有》

来源 :江苏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JGS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占有》讲述了后现代学者罗兰和莫德在追寻维多利亚时代两位诗人艾什和兰蒙特之间一段隐秘爱情的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故事。本篇论文本文从巴赫金的复调理论去解读《占有》,从而能审视小说独特的结构,同时揭示拜厄特塑造的主人公的特点和他们的主体性意识、小说本质上的未完成性以及作者追求自由的精神。本文首先根据复调小说中“作者的客观性”和主人公自我审视自我评估这两个特点来分析小说中主人公的特点,总结出主人公不仅是传递作者观点的客体,更是直抒己见的主体,有表达自己观点的主体性意识,充分说明了主人公向往自由和追求自由的精神。本文继而分析小说的大型对话。对话精神贯穿小说结构,形成结构上的“大型对话”,即故事线索和人物的“对位”关系。作者带领读者随意穿梭在远古时代、维多利亚时代和后现代的学术世界之间,这种刻意安排的看似松散的结构充分说明了作者在写作过程中追求的自由。复调小说艺术世界的本质就是不可完成论定和对话的开放性。本文最后分析整个小说情境的未完成性,包括小说情节的未完成性、小说的开放性结局和人物意识的未完成性。这种未完成性给读者留下了悬念,让读者自由想象小说的发展,也能从多重视角来解读小说,以此论证作者给予的读者解读小说的自由。总之,通过对小说的复调式解读,可以看出主人公和作者这对平等对话关系的主体对自由的不断追求,而且在给予主人公生命的同时,拜厄特也给予了读者多方面解读小说的自由,从而实现了她长久以来追求自由的梦想,而这也与作者在文学作品中的自由观念相吻合。
其他文献
该文目的是研究在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增加,人们认识到英语作为国际交际工具的重要性从而对英语教学越来越重视的今天,英语课堂的中心角色是学生还是依然是教师,以及在以教师
该文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验证元认知策略教学对较低水平的高校学生英语阅读的作用.元认知这一术语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弗莱维尔于1977年首先提出的.该术语的提出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美国犹太作家亨利·罗斯的经典小说《就说是睡着了》描述了一个犹太移民男孩心理成长的过程。本文借助于拉康主体理论来研究主人公戴维主体的构建和身份的构成。  首先,以想
威廉·福克纳是当今社会最为广泛研究的美国作家之一。在他的所有作品中,他的第九部小说——《押沙龙,押沙龙!》,是除《喧嚣与骚动》之外,为人们评论最多的一部作品。无数的评论
该文拟探讨德国功能翻译理论在翻译批评尤其是译本评价方面的应用.作者认为:翻译批评是翻译理论的一个重要领域,它的主要任务是在翻译理论指导下对翻译实践进行分析、判断和
随着因特网的普及,网络己经成为重要的交际工具.由于网络自身的特点,网络交际时所使用的语言逐渐产生了自己的特色,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语言变体.该文就英语的网络变化,以Crys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