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播符号作为一种能被感知并携带意义的形式,是人类在进行信息传播和情感交流时必不可少的工具,不同于以文字语言符号为主的报纸和以声音符号为主的广播节目,电视所具有的声画组合特质使电视传播符号更加复杂化和多样化,电视传播符号这一选题也越来越受到学界的关注。2017年以来文化类电视节目进入“百花齐放”的时代,并且逐步从央视主导走向各地方电视台,成为泛娱乐化形势下电视节目领域的“一股清流”。2017年末央视推出的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第一季播出后引发的火爆现象,也顺势开启了文化类电视节目的垂直细分类别——文博类电视节目发展的新局面,一批像是《赢在博物馆》《上新了·故宫》等优秀的原创文博类节目纷纷接棒而上。这些以文博题材为主的电视节目将其文化属性同娱乐属性相结合,通过比赛、探秘、表演等方式,赋予传统文化更接近大众文化的观赏性和趣味性,对于传统文化和文物知识的普及产生了明显的助力效果,也取得了极高的社会评价。此外,2020年正值紫禁城建成600年、故宫博物院成立95周年之际,为此,故宫进行了一系列的文化宣传和纪念活动,本文正是基于此现象,选择了北京卫视和故宫博物院联合打造的文博类真人秀节目《上新了·故宫》作为研究对象。从传播符号学的研究视角出发,探究文博类电视节目中独特的传播符号以及符号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上新了·故宫》为具体案例,遵循节目文本中有哪些传播符号——这些传播符号存在什么意义——符号意义通过何种渠道传播——如何进一步优化传播符号的基本逻辑,运用文献分析法、个案研究法、文本分析法来对节目的传播符号呈现类型、传播符号意义表达、传播符号的优化建议这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全文共分为四个章节,具体而言,第一章简要介绍了文章中所涉及的传播符号学相关理论,并且对文博类电视节目的界定、分类、发展历程和《上新了·故宫》这档节目进行一个简单介绍和梳理;第二章开始以《上新了·故宫》这档节目作为研究个案进行分析,在综合电视节目的呈现特性,并且借助符号学理论中关于符号的划分方法,从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两方面出发,对于第一季节目中的前9期主要节目所呈现的传播符号进行了具体分析;第三章引入皮尔斯三元传播符号观中最为重要的解释项理论范畴,从意向解释项、效力解释项、共同解释项这三个方面,结合作为传播主体的传者和受众,从节目组及观众的角度出发具体分析了节目的传播文本符号所表达的意义以及符号意义传递的渠道;第四章研究重点回归到文博类电视节目,综合前面三章的研究内容,对当下播出的文博类电视节目提出思考,发现文博类电视节目存在传播符号使用不当以及符号同质化问题,并尝试从个人角度对这类电视节目传播符号所存在的不足提出优化建议,即文博类电视节目应当遵循文化传播的本质,合理的选择、使用各类传播符号,并且保持创新机制,不断创造出更多的原创“爆款”节目,绵延文博类电视节目的文化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