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患者背部红外热像变化与经络穴位关系的临床研究

来源 :北京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18次 | 上传用户:zou_z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脑血管意外属于中医中风病范畴,可造成偏瘫、失语、认知障碍等严重的功能缺陷。中医治疗对中风患者的功能恢复可能具有促进作用,在临床中被广泛应用。无论采用何种中医治疗手段,明确病机、准确辨证都是提高疗效的关键。红外热像技术可以显示人体皮肤的温度分布模式,观察经络和穴位的温度状态,以推断经络、脏腑的寒热虚实情况,对分析病机、辨证治疗有一定的辅助作用。人体背部皮肤分布有所有脏腑的背俞穴,是经络穴位红外成像研究的理想部位。本研究通过红外热像技术,观察分析普通人和中风患者背部皮肤温度分布模式,以推断中风后患者的经络、穴位、脏腑失调情况,为辨证分析和治疗提供参考。 方法:对 31 例中风患者和 20 例普通人进行背部红外热像观察。进行 6 点冷标定位,根据标记点坐标确定脊柱椎间隙水平、督脉和膀胱经的循行部位和穴位位置。通过对热图中不同部位温度高低相对关系观察,描述、比较两组受试者观察范围内温度分布模式。以描述性研究为主,计数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1.普通人红外热图所示背部温度分布为高温区分布于脊柱区域及背部两侧上部、低温区分布于背部两侧下部、双侧基本对称的 Y 型、V 型或 T 型模式。 2.中风患者背部皮肤呈现异常的温度分布状态,主要表现为:(1)督脉高温带断续或缩短;(2)偏瘫患者脊柱两侧区域上中胸椎段明显失对称;(3)脑梗塞所致偏瘫患者上背部低温区均出现在瘫痪侧,脑出血后偏瘫患者 10 例低温区出现在瘫痪侧,5 例出现在健侧;(4)2 例存在明显精神症状(狂躁)的患者在督脉胸椎段出现低温带,以至阳穴到十二椎下节段表现最为显著。 结论:中风组背部红外热像图上显示出督脉高温带断续、缩短的现象,提示督脉脉气失调是中风后的病理机制之一;偏瘫患者背部两侧区域上中胸椎段明显失对称,单侧出现低温区域,反映出中风后患者上焦心肺脏气失调的病机;脑梗塞所致偏瘫,背部两侧区域上中胸椎段瘫痪侧皮温低于健侧皮温,而脑出血后偏瘫患者则表现为瘫痪侧与低温区不一定同侧,说明出血性和缺血性脑血管病偏瘫患者病机有别;2 例精神症状明显的中风偏瘫患者均在督脉胸椎段出现低温带,提示对此类患者病机的认识,不能局限在狂为阳证的认识内,也应当考虑到阳气虚衰致狂的可能性。
其他文献
本文写作的主要目的是:1、从战略的高度,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正确理解和深入探讨“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的重要思想,澄清种种“误解”和“疑虑”,为全面、准
多元主体参与社区治理创新实践注重居民主体性的培育,需要在社区治理语境中考察居民主体性。本文探讨了社区治理在应民所需与行其所能方面的目标要求,深入分析了居民需求与居
一、南、北极冰冻圈雪冰是研究全球变化的关键地区。南、北两极是地球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极地冰冻圈的雪冰又是影响大气与海洋运动的关键环节。极地冰冻圈雪冰作为地球的最
以一堂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为载体,通过具体的课堂教学实录,使学生理解民族交融的理念,培养中华民族认同感,体现了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课堂上的学生分工合作,教
我们对现存的明朝古木瓜(Chaeomeles sinensis)树进行救护复壮技术,采取枝干设立支架、修补树洞、植皮、修剪、根部处理、加强土肥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树体明显恢复健壮,取
传统的山地风景区规划存在着专家决策、科学性差等方面的问题,而我国大多数风景区都是山地风景区,随着经济的发展,风景区的发展速度也越来越快,如何解决山地风景区规划存在的
为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钢铁企业集团,宝钢和武钢实行联合重组,武钢有限在宝钢"集中一贯、协同效益最大化"多制造基地管理模式中,按照"同一平台、同一语言、同一规则
近年来,随着机关单位的不断发展,办公室行政事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出来。然而,由于受多种不良因素的影响,当前办公室行政事务管理中存在诸多方面问题,影响了组织机构
21世纪是一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宣布了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型企业也如同雨后春笋般地大量涌现。知识型员工是在知识型企业内
主题与环境密不可分,环境是为主题而创设,而主题必须依靠环境才能更深入、具体地展开。创设环境不仅仅是为了装饰,它也是孩子自我展示和表现的舞台,是经验和信息交流的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