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贫困问题是世界性问题,是影响世界经济发展和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在中国,贫困问题一直困扰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民的贫困问题也是由来已久。在中国政府主导的扶贫开发背景下,经过20多年的努力,农村贫困人口大量减少,贫困地区社会经济有了很大进步。但目前,中国的扶贫开发仍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贫困人口分布呈现大分散、小集中的地域分布特征,由于贫困人口一般都生活在自然条件恶劣、社会发育度低和社会服务水平差的地区,脱贫致富的难度大,而且刚刚脱离贫困的农村人口也很容易因突发原因返回到贫困状态,使得扶贫边际成本逐渐加大。与此同时,中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背景下,兴起于70年代末的大规模农民流动,成为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普遍现象,给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也成为学术研究的热点。本文利用对甘肃中部干旱地区10个样本村的调查资料,研究了劳动力流动在缓解农村贫困中的多重作用。
本文在借鉴和吸收国内外相关贫困理论和劳动力流动研究的基础上,以甘肃中部干旱地区的实地调研数据为依据,运用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研究劳动力流动对农村经济社会的影响,特别是劳动力流动在缓解贫困中的多重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劳动力流动在增加农户收入、减少绝对贫困发生率、提高流动者本人及后代的人力资本水平、促进现代农业要素的使用、缓解农村生态贫困等方面都有着显著的积极影响。但是农村外出人口低龄化趋势以及农业从业人口高龄化、妇女化倾向对农村产生的影响因作者研究水平和数据资料的限制,本文难以作出定论,这是作者需要进一步关注的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探讨劳动力流动与缓解贫困之间的互动机理,力图对二者之间的相关性有更深的认识,为今后我国的扶贫开发实践和农村劳动力流动提供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