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儒家十三经之一《周礼》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其中所蕴含的的社会保障思想,并对其制度设计加以建构—还原性的研究。本文主要分以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部分,包括第一章和第二章。第一章主要简述了本文的选题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思路与方法、本文的创新和不足,是从方法论意义上对全文的概括和总结,也是全文研究的指导。第二章主要解决了《周礼》的文献学问题,本文在前辈学人大量考证的基础之上,经过分析辨别认为:《周礼》一书是西周社会制度的汇编,也是儒家政治理想的汇总,是“周公的理想国”,并在这样的思路基础上,对本书的内容进行简要介绍。第二部分为《周礼》社会思想研究部分,包括第二章到第五章,对《周礼》中蕴含的,指向社会保障的思想资源进行了详尽的梳理和分析。首先分析了作为周人社会保障制度基础的“敬天保民”思想,并以此为基础分别分析了《周礼》中涉及的政治管理思想、经济管理思想、人口管理思想、土地管理思想。在分析的过程中,主要采取这样的思路,一是关于思想的梳理,通过具体政策,梳理出思想;二是关于思想的分析,通过对政策的评论,对思想的进步性与局限性进行分析;三是关于思想的对比,即在今天学术框架下,对比《周礼》之思想与现代学术思想与社会实践之间的差别与不同。第三部分为《周礼》社会保障制度设计研究部分,包括第六章到第八章。这部分主要采取构建的方法,以“保息六政”、“十二荒政、“荒礼”、“委积之法”为研究重点,通过文本细读的方法,建构出了《周礼》设计的社会福利、社会保险灾害救助等社会保障政策,这部分采取述而不论的方法,即单纯构建制度,而不做评论。第四部分为对《周礼》社会保障思想与制度设计的评论部分,包括第九章和第十章。本部分先着重分析了《周礼》作为我国社会管理制度的滥觞,其内部蕴含的精华思想,本文将其概括为:①以民为本的目标导向;②去强调政府的在保障活动中的主体地位;③突出强调家庭的重要作用;④社会变革思想之先导。在此基础上,本文也分析了《周礼》社保思想与制度设计的不足之处,这样,正反结合,得出一个较为公正、客观、科学的结论。第五部分分析《周礼》对现代社保制度发展的借鉴意义。一言以蔽之就是:“以史为基、以史为据、以史为鉴”。也就是说,首先,当前社会保障改革,要注意和以《周礼》为代表的中国古代优秀思想资源的对接,这样以史为基,可以创造更加符合我国国情的保障制度;其次,当前社会保障改革,要注重历史发展的规律性,集成和发扬中国古代优秀的思想与制度,不能凭空想象,要真抓实干,此为以史为据;最后,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前人的失败、缺陷,正是今天我们社会保障改革努力的方向与动力,此为以史为鉴。再这样的思路下,本文认为,《周礼》对当今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重要意义在于:①“大同”与“小康”的梦想,也就是实现社会保障中的“中国梦”;②必须把“以人为本”作为社会保障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③壮士断腕:深化社会保障体制改革的精神;④强调政府在社会保障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⑤我爱我家:注重发挥家庭在社会保障中的功能。第六部分为结论与讨论。本部分主要完成两个任务:一是对全文进行总结,采用归纳法,梳理了自己的观点。一是对研究心得与体会的分析,详细的记录了作者研究中国古代社会保障思想的思考、方法、心得与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