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景观特色级区属性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yadong1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作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城市景观特色级区理论模式研究(项目批准号:50878092,2008-2010)的基础理论研究之一,为本基金项目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过明晰特色区与特色级的概念、特征等基本属性,研究“特色级”、“特色区”之间的内在关联性,为级区理论奠定研究基础。   论文先从研究城市景观特色现状及其判断的影响因素着手。城市景观特色的现状,以及其中的问题,都表明了我们的城市景观评价缺乏稳定和统一的标准。由于缺乏评价标准,社会上流行什么,城市建设就依此进行,从而使原有的城市景观特色越来越丧失,新的城市景观特色却无法按照好的规划进行。倘若我们从级区理论切入,就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一问题。   级区理论的提出,是为了建立一个城市景观特色的评价系统,通过这个系统所提供的标准,我们能够准确在这个系统中找到任意一个城市所属的特色区,以及在这个特色区内的级别,从而了解城市的最优特色是什么,还需要强化哪些特色。城市景观特色级区理论是城市景观特色级区构成关系和构成方式的理论。该理论的核心是构成关系,它由城市景观“特色区”、“特色级”的基本属性所决定。接着从结构功能主义理论切入分析城市功能分区与城市景观特色区。得出景观特色区的经验基础在于功能分区的结论。分析得出城市景观特色区具有时空经验性、时空混容性、超越具体时空性的属性特征。并研究了城市景观特色区的审美特征和审美构成。   第四章从研究城市景观特色级的意义着手。分析得出城市景观特色级具有隶属性、层次性的属性特征。特色级具有一定的隶属性,级隶属于特定的区。特色区只要不跨越特色区特定范围,该区对应的特色级就会存在;一旦特色区跨越了特色区特定范围,该区对应的特色级会因为景观特色的雷同或重复就不存在了。特色级是有层次的,范围大小不同的区对应不同层次的特色级。随着特色区范围大小的变化,特色级反映出不同的层次性。特色区范围内的最高级别就是该区的特色区级。接着分析了城市景观特色级的分级原则、主旨即分级标准。第五章重点研究得出级区系统具有稳定性、复杂性、层次性的属性特征。研究得出级区的关联性主要体现为长板效应属性、木桶效应属性、整体效应属性、淘汰效应属性、保质效应属性等具体规律。   级区系统的稳定性是城市景观特色级区理论成立的前提条件。城市景观特色级区系统建立在一个相对稳定的审美系统基础上。级区系统具有复杂性。同类相斥性和异类共存性为级区系统的复杂性提供了基本规则,使得景观特色的级区系统,虽然复杂,却有了可以比较的基础。级区系统具有层次性。城市、场所和单体每个层级都会对应相对稳定的级区系统。从不同层次来研究特色区对应的特色级,城市景观特色级区的构成关系也有所不同。   论文最后一章对全文进行总结,并对后续研究进行展望。
其他文献
四川阿坝牟尼沟不仅是藏族文化浓厚的地区,也是世界级风景名胜区。1998年“禁伐令”实施后,欧盟对该地区展开保护天然林援建项目,帮助当地藏民在不依赖林木的情况下,能跟往常
中国传统文人阶层是中国传统文化最具代表性的综合性载体,其对住居意境的追求无论是抽象的理想描述还是住居实体营造,都是中国传统住居文化的精华和体现。源于对现代社会人的
厦门营平片区的骑楼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见证了厦门的沧桑巨变,并一直保留着这种下商上住的特殊形式,但随着时代的发展,骑楼也在不断发生变化。由于原住者家庭人口结构的变化
中国民居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在刘敦桢先生的带领下,开始了正式记录和研究。经历了从建国前至今几十年的研究,已经积累了大量的资料及理论。民居的研究是在一个长期的历史进
本文的研究源于对北京近几年不断修正的“经济适用住宅套型设计”的政策规定。北京地区的政策规定要求经济适用住宅面积控制在60 m2左右,同时我国中低收入家庭对两居室住宅有
学位
城市山水景观特色是城市重要的景观与风貌特质,是重要的审美对象,也是城市人工景观的基础。在我们现阶段如火如荼的城市化推进过程中,城市独有的自然性、地方性、历史性被抹杀,这
伴随着河北省经济的腾飞尤其是城市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全省面貌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城乡的发展并不均衡,农村经济的滞后现状依旧令人堪忧。而随着近些年对“节约
城市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人类生产生活的聚居地,代表人类社会的文明程度。世界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和我国的城市化水平的稳步提升,虽然大大改善了城市的物质环境建设
学位
近年来,城市远郊区大型混合社区的建设正在悄然兴起,也是城市发展不可抵挡的一种必然趋势。随着城市的对外扩张、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外迁以及科技与交通工具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