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急性百草枯中毒致大鼠肾损伤及硫辛酸的保护作用目的:此部分通过建立PQ大鼠肾损伤的动物模型,观察大鼠的行为学、体重及肾功能的变化,取肾组织行病理学观察。方法:将12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化分为四组:空白对照组(NC组)、模型组(PQ组)和治疗组(LA组),LA组再分为LA1和LA2两组,每组各30只。每组根据不同的观察时间点再分为5个亚组,分别为6h组、12h组、24h组、48h组和72h组(每个亚组6只)。通过一次性腹腔注射PQ(25mg/kg)建立PQ中毒模型,NC组则给予等剂量生理盐水。建模成功后30min,LA组尾静脉注射LA(LA1组和LA2组分别给予54.18mg/kg和100mg/kg),此后分别按上述剂量在24h、48h和72h给予各亚组LA,PQ组则给予等剂量生理盐水。每天观察大鼠行为学改变,监测老鼠体重,分别于相应时间点经腹主动脉取血测肾功能,放血处死大鼠后留取肾组织,观察肾组织形态学及病理学改变。结果:①体重:LA1组在24h、48h和72h体重下降程度小于PQ组(P<0.01, P<0.05和P<0.01); LA2组在24h、48h和72h体重下降程度均显著小于PQ组(均为P<0.01)。LA1组与LA2组在72h体重具有显著差异(P<0.01);②肾功能:各组大鼠在不同时间点的血清肌酐Cr变化不大,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LA1组在12h,24h,72h BUN升高程度明显低于PQ组(P<0.01, P<0.01和P<0.05);LA2组分别在12h至72h明显低于PQ组(P<0.01,P<0.01,P<0.05和P<0.01)。LA2组在12h和24h明显低于LA1组(P<0.01);③病理观察:NC组大鼠表现为正常的肾组织结构,PQ组和LA组肾脏的病理损伤程度均较NC组加重,但LA组明显轻于PQ组,尤其是LA2组,减轻趋势明显。结论:该部分实验成功地通过一次性腹腔注射PQ(25mg/kg)建立PQ中毒模型,染毒大鼠随着时间点的延长,体重呈逐渐下降趋势,BUN持续升高,病理损伤明显。给予LA干预后,上述情况均明显改善, LA100mg/kg保护作用显著。第二部分硫辛酸诱导急性百草枯中毒大鼠肾损伤Nrf-2和HO-1的表达目的:通过观察PQ中毒大鼠肾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活性的改变,以及LA对核转录因子Nrf2及其下游血红素加氧酶HO-1表达的影响,探讨LA的抗氧化应激作用是否与激活Nrf-2/HO-1通路有关,为LA治疗PQ肾损伤提供一个新的理论依据。方法:步骤同前,留取肾组织标本,分别用ELISA法检测SOD和MDA的含量,RT-PCR法检测肾组织中Nrf2和HO-1的表达。结果:①MDA和SOD的酶学活性: PQ组MDA活性在48h时最高,72h无明显减低。LA1组和LA2组在各个时间点均明显高于NC组(P<0.05),但较PQ组有所降低(P<0.05),LA2组在24h、48h和72h明显低于LA1组(P<0.05); PQ组和LA组SOD活性在各时间点均显著低于NC组(P<0.01),而LA组在各时间点均显著高于PQ组(P<0.01),LA2组与LA1组在72h有统计学差异(P<0.05);②Nrf2和HO-1的基因水平: PQ组Nrf2mRNA在12h表达水平最高,之后逐步下降。LA1组在24h,48h和72h均显著高于PQ组(P<0.01)。LA2组在12h至72h均显著高于PQ组(P<0.01)。LA1组与LA2组在12h,24h和48h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 PQ组HO-1mRNA在6h表达水平最高,随后呈逐渐下降趋势。LA1组在12h至72h均显著高于PQ组(P<0.01),LA2组则在各个时间点均显著高于PQ组(P<0.01)。LA1组与LA2组在12h至72h均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PQ中毒大鼠肾组织存在氧化应激损伤,染毒后肾组织MDA活性逐渐升高,SOD活性逐渐下降。给予LA干预后,LA对PQ肾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这种保护作用与其剂量呈正相关,其机制可能与Nrf2/HO-1通路的激活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