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透过语用学中的言语行为理论,来分析汉语语言中的性别差异。Austin和Searle构建的言语行为理论主张“说话就是做事”,因此言语行为理论重视言语行为的实施者在语言交际中所起的作用,强调言语行为的实施者的主体作用。而因实施者的不同,言语行为的结构、类型、策略会不同。通过研究不同实施者做出的言语行为的不同表现形式,可以分析出实施者的不同特性及背景。具体来说,本文通过调查来观察男性和女性在表达请求及回应请求时的不同,再将这些调查的结果放到Brown和Levinson提出的“面子理论”框架下进行讨论。“面子理论”包括“正面面子”及“负面面子”,请求言语行为从本质上说是“威胁负面面子的行为”;接受请求是“肯定正面面子的行为”而拒绝请求是“威胁正面面子的行为”。从男性和女性处理这些行为时的表现,可以看出其对“面子”关注程度的不同,对“面子”的关注反映其不同的“礼貌策略”,然后透过男性和女性“礼貌策略”的不同,探讨造成差异的文化社会背景。本文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并结合数学统计的量化分析方法进行对比研究。调查问卷采取会话完形测试(DCT),并且根据汉语的语言习惯将DCT中的语言和情境进行重新整合,并用单项选择的形式对DCT进行补充。该研究中的受试分为两组——男性组和女性组,并将两组受试的唯一变量控制成性别差异。收集后的数据借用统计学中的平均值及MD概念来进行量化分析。同样,文中还使用了由数据生成的表格和图表,来直观地展现数据中存在的差异。经过分析得出的结果,被放到Brown和Levinson提出的“面子理论”框架下进行讨论,结果显示:在表达请求时,女性更礼貌,更容易将自己放在从属的位置上。在回应请求时,女性的语序更长,更关注对方的需要,对交际对方的“正面面子”更重视。而且,在拒绝请求时,女性更礼貌婉转,而男性对较高的社会地位更加敏感。这样的讨论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女性在社会中的从属地位,女性比男性的社会地位低。本文填补了以往关于语言中性别差异以及请求言语行为研究的空白。选择汉语作为研究对象,旨在说明用西方语用学理论研究汉语是可行的,并且可以激发对于发展及深化汉语语用学的更多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