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氧化应激和炎症在脑出血引起的神经元损伤中起重要作用。尿酸作为一种重要的天然抗氧化剂,可以减轻脑出血引起的神经元损伤,但机制尚不清楚。在这项回顾性研究中,我们试图评估急性幕上脑出血患者入院时测定的血清尿酸水平以及其他临床指标是否与血肿体积和预后相关,以筛选急性幕上脑出血患者初始血肿量和30天功能预后的相关因素。
方法:本研究收集了2016年6月至2017年12月在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住院的急性幕上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回顾电子病历系统数据库回顾性收集临床数据,包括人口统计学特征、临床资料、临床检验资料、影像学资料和随访终点。根据入院血肿量将研究对象分成大血肿组(≥30ml)和小血肿组(<30ml)。同时依据改良版Rankin(mRS)量表评估纳入患者起病后1个月的功能预后情况,并根据评估结果分成预后不良组(mRS评分>3分)和预后好组(mRS评分≤3分)。
使用SPSS24.0进行统计分析。分别通过单因素分析逐个筛选出血肿量和功能预后的相关指标,同时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用于检验血清尿酸水平与其它自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并将血肿量和功能预后单因素分析结果中P<0.1的自变量分别纳入多因素分析以筛选血肿体积的独立相关因素及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被认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共325例急性幕上脑出血患者(男196例,女129例)纳入统计分析。患者的中位年龄为61岁(范围:18-90)。根据入院时的CT检查,有114名患者(35.1%)血肿量较大(≥30ml)。在第30天的功能结局测试中,有135例患者(41.5%)的结局不良(mRS评分为0-3)。该研究结果表明,大血肿量患者[306(243-411)μmol/L]的血清尿酸水平显著低于小血肿量患者[357(271-442)μmol/L](P=0.012)。同样,与预后良好组相比,预后不良组的血清尿酸水平较低(中位数309vs.363μmol/L)(P=0.009)。多因素Logistic归分析显示,与血肿量独立相关的变量有血清尿酸、GCS(格拉斯哥昏迷指数)评分和白细胞计数,而独立于第30天预后的因素是入院时的血清尿酸、GCS评分和初始血肿量。
结论:在本研究中,急性幕上脑出血患者入院时的低血清尿酸水平与初始血肿量较大和预后较差相关。除此之外,入院时的低GCS评分和高白细胞水平可能提示患者存在大血肿量。而且入院时的高GCS评分和初始血肿量较小是第30天功能预后良好的保护因素。
方法:本研究收集了2016年6月至2017年12月在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住院的急性幕上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回顾电子病历系统数据库回顾性收集临床数据,包括人口统计学特征、临床资料、临床检验资料、影像学资料和随访终点。根据入院血肿量将研究对象分成大血肿组(≥30ml)和小血肿组(<30ml)。同时依据改良版Rankin(mRS)量表评估纳入患者起病后1个月的功能预后情况,并根据评估结果分成预后不良组(mRS评分>3分)和预后好组(mRS评分≤3分)。
使用SPSS24.0进行统计分析。分别通过单因素分析逐个筛选出血肿量和功能预后的相关指标,同时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用于检验血清尿酸水平与其它自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并将血肿量和功能预后单因素分析结果中P<0.1的自变量分别纳入多因素分析以筛选血肿体积的独立相关因素及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被认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共325例急性幕上脑出血患者(男196例,女129例)纳入统计分析。患者的中位年龄为61岁(范围:18-90)。根据入院时的CT检查,有114名患者(35.1%)血肿量较大(≥30ml)。在第30天的功能结局测试中,有135例患者(41.5%)的结局不良(mRS评分为0-3)。该研究结果表明,大血肿量患者[306(243-411)μmol/L]的血清尿酸水平显著低于小血肿量患者[357(271-442)μmol/L](P=0.012)。同样,与预后良好组相比,预后不良组的血清尿酸水平较低(中位数309vs.363μmol/L)(P=0.009)。多因素Logistic归分析显示,与血肿量独立相关的变量有血清尿酸、GCS(格拉斯哥昏迷指数)评分和白细胞计数,而独立于第30天预后的因素是入院时的血清尿酸、GCS评分和初始血肿量。
结论:在本研究中,急性幕上脑出血患者入院时的低血清尿酸水平与初始血肿量较大和预后较差相关。除此之外,入院时的低GCS评分和高白细胞水平可能提示患者存在大血肿量。而且入院时的高GCS评分和初始血肿量较小是第30天功能预后良好的保护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