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尿酸与急性幕上脑出血患者血肿量及预后的关系研究

来源 :汕头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n42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氧化应激和炎症在脑出血引起的神经元损伤中起重要作用。尿酸作为一种重要的天然抗氧化剂,可以减轻脑出血引起的神经元损伤,但机制尚不清楚。在这项回顾性研究中,我们试图评估急性幕上脑出血患者入院时测定的血清尿酸水平以及其他临床指标是否与血肿体积和预后相关,以筛选急性幕上脑出血患者初始血肿量和30天功能预后的相关因素。
  方法:本研究收集了2016年6月至2017年12月在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住院的急性幕上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回顾电子病历系统数据库回顾性收集临床数据,包括人口统计学特征、临床资料、临床检验资料、影像学资料和随访终点。根据入院血肿量将研究对象分成大血肿组(≥30ml)和小血肿组(<30ml)。同时依据改良版Rankin(mRS)量表评估纳入患者起病后1个月的功能预后情况,并根据评估结果分成预后不良组(mRS评分>3分)和预后好组(mRS评分≤3分)。
  使用SPSS24.0进行统计分析。分别通过单因素分析逐个筛选出血肿量和功能预后的相关指标,同时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用于检验血清尿酸水平与其它自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并将血肿量和功能预后单因素分析结果中P<0.1的自变量分别纳入多因素分析以筛选血肿体积的独立相关因素及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被认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共325例急性幕上脑出血患者(男196例,女129例)纳入统计分析。患者的中位年龄为61岁(范围:18-90)。根据入院时的CT检查,有114名患者(35.1%)血肿量较大(≥30ml)。在第30天的功能结局测试中,有135例患者(41.5%)的结局不良(mRS评分为0-3)。该研究结果表明,大血肿量患者[306(243-411)μmol/L]的血清尿酸水平显著低于小血肿量患者[357(271-442)μmol/L](P=0.012)。同样,与预后良好组相比,预后不良组的血清尿酸水平较低(中位数309vs.363μmol/L)(P=0.009)。多因素Logistic归分析显示,与血肿量独立相关的变量有血清尿酸、GCS(格拉斯哥昏迷指数)评分和白细胞计数,而独立于第30天预后的因素是入院时的血清尿酸、GCS评分和初始血肿量。
  结论:在本研究中,急性幕上脑出血患者入院时的低血清尿酸水平与初始血肿量较大和预后较差相关。除此之外,入院时的低GCS评分和高白细胞水平可能提示患者存在大血肿量。而且入院时的高GCS评分和初始血肿量较小是第30天功能预后良好的保护因素。
其他文献
目的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作为一种简易且新颖的炎性指标,在冠心病、急性脑梗死等疾病中的预测作用已得到证实,但目前国内外关于NLR预测原发性脑出血患者预后的研究报道较少。据此,本研究试图评估NLR对原发性脑出血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及其预测价值。  方法  我们回顾分析了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
学位
【目的】  分析I-III期结直肠癌中CD8+T淋巴细胞、FOXP3+T淋巴细胞两者的浸润密度比值(CD8/FOXP3)的临床病理意义,以及其对患者的术后复发的影响。  【方法】  本研究纳入102例I-III期结直肠癌患者,采用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癌旁组织和肿瘤组织中CD8+T淋巴细胞与Foxp3+T淋巴细胞的密度(CD8/FOXP3),评估CD8/FOXP3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复发的影响,并分析免
学位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保留左结肠动脉(left colonic artery,LCA)对患者术后吻合口漏、淋巴结清扫以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9年10月在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确诊并接受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是否保留LCA将患者分为两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术后临床病理指标,并使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术后吻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目的:运用meta分析的方式研究维拉帕米与皮质类固醇激素对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的治疗效果,通过对二者疗效对比,为瘢痕疙瘩及增生性瘢痕临床上治疗选择提供理论支持。  方法:使用检索工具检索相关文献,应用主题词与自由词检索相结合的检索方法,语种限定为中文或英文,计算机检索数据库包括PubMed,MEDLINE,WebofScience,CochraneLibrary,Embase,中国知网学术文献库(
学位
研究背景与目的:骨,是恶性乳腺癌细胞发生转移时的第三常见转移部位,仅次于向肺部和肝脏的转移。在骨的微环境中,转移的乳腺癌细胞能对破骨细胞的活性进行调节,并能反过来促进肿瘤自身的进展,进而引发骨病变发展的恶性循环,由此导致女性癌症相关死亡的产生。雷帕霉素作用的相关靶点(mTOR)信号通路被证实在癌症的发病机理和转移过程以及破骨细胞形成和活性的调控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因此,mTOR信号通路一直是许多研
学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