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RCEP主要成员国的数字服务贸易出口潜力研究

来源 :内蒙古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jiay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全球经济结构深入调整,全球贸易服务化趋势明显加快,国际服务贸易正在繁荣发展,已成为推动全球贸易经济领域发展的重要力量。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字技术在服务贸易领域的应用不断拓展,数字服务贸易占服务贸易的比重不断增加。2022年1月1日,RCEP正式生效,建立了全球人数最多、贸易规模最大和最具发展潜力等优点于一身的自贸区。协定生效后,对创造自由开放的国际贸易和融资环境、推动国际服务贸易发展以及完善竞争制度等方面都产生重要作用。这为中国与各成员国区域内数字服务贸易发展带来更大机遇。在此背景下,研究中国对RCEP主要国家的数字服务贸易出口的潜力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对数字服务贸易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进行研究;其次,选取2005—2019年中国对RCEP主要成员国的数字服务贸易出口额数据,从出口规模和出口结构两个角度分析出口现状,并借助TC指数、RCA指数以及TCI指数比较分析中国对RCEP主要成员国的数字服务贸易竞争性与互补性。再次,通过详细分析数字服务贸易出口的影响因素,为选取变量提供理论依据。最后通过构建随机前沿引力模型和贸易非效率模型,利用frontier 4.1软件进行回归,对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并从整体与细分行业两个层面测算出口效率及潜力。研究发现,2005—2019年中国对RCEP主要国家数字服务贸易出口规模波动上升且出口流向较为集中,ICT服务与其他商业服务出口占比较高;中国对RCEP主要国家数字服务的贸易竞争优势不断提升且具有较强的贸易互补性。通过时变随机前沿引力模型发现,GDP增长、中国的人口增加、具有共同语言可以促进中国对RCEP主要国家的数字服务贸易出口,贸易非效率模型结果显示,互联网水平、服务业发展水平、双方知识产权保护水平、金融自由度等因素有利于我国数字服务贸易出口。经过测算,中国与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越南等国家的数字服务贸易效率较高,中国与日本、新加坡、澳大利亚的数字服务贸易拥有较大的贸易潜力;细分行业中,平均出口效率最高的是电信服务,其他商业服务的出口潜力最大,其次是电信服务行业;出口潜力的变化整体呈上升趋势,这充分说明我国对RCEP主要国家数字服务贸易出口具有较大潜力。最后,根据分析结果为促进中国对RCEP主要成员国家数字服务贸易出口提出针对不同国家开展差异化合作、优化数字服务贸易出口结构等相关对策建议。
其他文献
伴随着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福建省加工贸易发展也走过了很长的一段历史。加工贸易业历经多年的发展,已经为福建省积累了大量的原始资金,为福建省融入国际贸易体系以及经济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在发展过程中加工贸易业整体暴露出来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尤其是近些年来福建省加工贸易进出口额占对外贸易进出口额的比重越来越低,让大家认识到加工贸易总量下降是不可避免的趋势,所以,我们要将目光集中在加工贸易未来的转型
学位
高技术产业作为战略性发展产业,不仅代表着一国的制造业水平,也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在我国制造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的背景下,经济发展速度转向中高速,制造业走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亟待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结构升级。近年来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额不断扩大,2020年为7763亿美元,占商品出口总额约30%,年均增长率为10.9%。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已居世界前列,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也与我国对外开放的进程相关
学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呈高速增长态势,而与之相随的长期粗放式经济发展模式导致了资源约束、产业结构失衡、高污染物排放和绿色发展效率低下等环境问题,我国应推动经济发展模式由“高速度”向“高质量”转变,走绿色发展之路。同时,数字贸易已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传统贸易产业运用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5G互联网和区块链等数字技术,不断推动贸易数字化发展,数字贸易所蕴含巨大的绿色潜能有利于推动绿色技术创新,
学位
在贸易保护主义与新冠疫情双重冲击的背景下,虽然全球经贸合作呈现萎缩状态,但经济全球化仍然是各个国家大势所趋。自中国政府实施“走出去”及“一带一路”倡议以来,中国经济开放水平不断提高,签署区域经贸协定不断增多,对外直接投资政策持续出台,“一带一路”高质量共建。2020年,在世界货物贸易与外国直接投资均下降的情况下,中国实现唯一经济正增长,及时复产复工,贸易投资保持增长。在此背景下,中国企业越来越多加
学位
2001年世界贸易组织(WTO)多哈回合谈判受阻间接促进了21世纪区域主义的兴起,各国转而谋求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贸易安排。这一背景也激发了中国等新兴经济体基于本国资源禀赋参加区域价值链的积极性。区域贸易谈判正在改变当今国际经贸规则,随着区域贸易协定数量增加,具体条款内容也在进一步细化。同时高标准的大型区域贸易协定对各国(地区)争取有利的全球价值链和国际分工地位,提升自身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利益分配水平发
学位
在信息化背景下,金融科技以技术化、数据化和场景化趋势冲击金融秩序。银行作为金融业的主体,和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作为最大金融机构之一,在这一进程中,商业银行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它的资产业务,负债业务,中间业务都受到了影响,特别是中间业务,第三方支付、互联网理财和银行之间的竞争,金融科技的发展对银行中间业务产生的影响不只局限于替代效应,还有一定的技术溢出效应,而且我国的商业银行正处于转型阶段,中间业务
学位
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阶段已经从高速增长过渡到了高质量发展,而高质量发展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经济创新发展。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主体,但其创新具有高风险、周期长和不确定性等特征,导致其与金融机构开展合作的意愿不高,经常发生融资困难。而数字普惠金融的出现突破了时空约束,让资源得到跨时空配置,提高了金融服务的覆盖面,有利于缓解中小微企业的融资困境,为推动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提供了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案。
学位
自从进入21世纪,中国与俄罗斯经济快速发展,中国与俄罗斯同属亚欧大陆的国家,地理位置毗邻,经济优势互补。2001年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与俄罗斯出口贸易发展态势较好,战略合作不断上升,贸易量不断增加。随着“一带一路”的推出和中蒙俄经济走廊的建立,我国与俄罗斯联邦相互之间的贸易关系变得越来越密切。在中俄贸易发展中,数字经济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数字经济的不断发展,它不仅促进了传统产业的数字化转型,
学位
完善农村和农户信用体系是深化农村金融改革的重中之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明确提出:“发展乡村普惠金融”,“建立健全农村信用体系”。2021年2月2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指出解决好农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迫切需要补齐农村短板弱项。深入调研之后发现农户信贷业务已逐渐成为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农村
学位
自中国加入WTO以来,中国对外贸易快速发展,其中中国机电产品的对外贸易发展尤为迅速。如中国机电产品对外出口额从2000年的1037亿美元增长至2020年的14887亿美元,且中国机电产品出口额在中国对外出口商品额的占比从2000年的42%增长至2020年的58%;中国机电产品对外进口额从2000年的1107亿美元增长至2020年的10126亿美元,但中国机电产品进口额在中国对外进口商品额的占比从2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