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研究背景: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是全球最常见且危险的血管疾病之一,其病理基础是由各类危险因素导致大脑血管内出现血栓或栓塞,引发缺血级联反应导致神经元死亡。神经炎症反应贯穿于缺血性脑卒中整个病理过程。小胶质细胞作为脑内的免疫细胞,脑缺血后可被迅速激活。小胶质细胞存在两种不同的表型,即促炎的M1型(经典活化型)和抑炎的M2型(替代活化型),具有组织损伤和神经保护的双重作用。M1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是全球最常见且危险的血管疾病之一,其病理基础是由各类危险因素导致大脑血管内出现血栓或栓塞,引发缺血级联反应导致神经元死亡。神经炎症反应贯穿于缺血性脑卒中整个病理过程。小胶质细胞作为脑内的免疫细胞,脑缺血后可被迅速激活。小胶质细胞存在两种不同的表型,即促炎的M1型(经典活化型)和抑炎的M2型(替代活化型),具有组织损伤和神经保护的双重作用。M1型小胶质细胞分泌的促炎因子包括IL-1β、IL-6、TNFα等,其主要作用是进一步刺激免疫细胞发生炎性反应,加重神经元损伤;而M2型小胶质细胞分泌的抑炎因子主要包括IL-10、Arg1、YM1等,其主要作用是抑制炎性反应,修复神经损伤。因此,调控小胶质细胞的不同表型及功能是减轻缺血性脑损伤的重要靶点。油酰乙醇胺(Oleoylethanolamine,OEA)的神经保护作用已经被证实,但其神经保护机制仍不明确。目的:探究OEA对小胶质细胞表型调控以及对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将LPS或IL-4诱导的BV2细胞给予OEA(10、30和50μM)预处理,检测M1型标志物IL-1β、TNFα、IL-6和M2型标志物Arg1、YM1、CD206的基因和蛋白表达;小干扰RNA沉默PPARα后检测M2型标志物Arg1、YM1的蛋白表达;将WT原代小胶质细胞与神经元条件共培养,给予OEA(50 μM)处理,流式细胞术检测小胶质细胞M1型标志物CD16/32、M2型标志物CD206的表达以及神经元凋亡率。结果:OEA显著抑制LPS诱导的BV2细胞M1型标志物TNFα、IL-6等促炎因子的表达,促进M2标志物Arg1、YM1等抑炎因子的表达,沉默PPARα后OEA的作用被显著拮抗,提示OEA通过PPARα促进BV2小胶质细胞表型由M1向M2转变。此外,WT原代小胶质细胞与神经元条件共培养体系中,OEA显著增强WT小胶质细胞的M2极化,并进一步促进缺血性神经元的存活;但在PPARα-/-的原代小胶质细胞与神经元共培养体系中,OEA对小胶质细胞M2极化的调控及对缺血性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均消失,说明小胶质细胞中PPARα信号参与OEA调控小胶质细胞极化及神经元的保护作用。结论:OEA通过激活PPARα信号增强小胶质细胞M2极化保护缺血性神经元,为OEA保护缺血性神经损伤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本研究选取2017年4月(春季)与2018年3月(春季)厦门湾的两个航次,2017年8月(夏季)与2018年3月(春季)台湾海峡航次采集到的鱼卵、仔稚鱼样品进行DNA条形码分析,分析厦门湾和台湾海峡鱼卵、仔稚鱼的数量与种类分布,探讨环境因子对台湾海峡鱼类浮游生物分布的影响,具体研究成果如下:厦门湾两个航次的垂直拖网与水平拖网样品总共鉴定出鱼卵与仔稚鱼19种,获得鱼卵、仔稚鱼的COI基因序列76条,
目的:1、通过分别敲减结直肠癌耐药细胞(HCT-15/ADM)中脂筏上的结构蛋白Caveolin-1、Flotillin-1、Flotillin-2,观察敲减前后肿瘤细胞耐药性的变化,明确脂筏是否与肿瘤耐药性有关,评估改变脂筏结构作为潜在的逆转肿瘤耐药性靶点的意义,为逆转肿瘤耐药提供新的思路。2、观察结直肠癌耐药细胞HCT-15/ADM分别被敲低Caveolin-1、Flotillin-1和Flo
在全球鱼虾消费需求急剧增长、养殖塘大规模建设的背景下,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严重退化。红树林恢复成为全球亟待解决的生态问题之一。大面积养殖塘由于病害等因素被闲置,其占据的区域为最适宜红树林生长的中高潮带。当前滩涂造林因宜林地面积有限等因素又遭遇瓶颈,因此将废弃养殖塘恢复为红树林湿地极为重要,也即红树林退塘还湿。根据是否对养殖塘进行填埋与人工种植将退塘还湿方式分为4种。人工退塘还湿
研究背景: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衰老人群中慢性代谢疾病的发病率也在逐年升高,其中内脏脂肪异常堆积造成机体的脂代谢紊乱,引起慢性代谢疾病的发生。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是多功能因子,参与机体衰老过程,并且参与脂质代谢调控,但是具体发生机制并未完全明确。研究目的:本课题研究IL-6对衰老过程中脂肪代谢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方法:1.选取雄性IL-6基因敲除22月龄
mi RNA是一类长度约20~24 nt的非编码单链小分子RNA,是基因表达的重要调控因子,参与生物体内几乎任何一种已知的生理过程和包括癌症在内的病理过程。研究并理解mi RNA合成及调控的机制,对于我们找到疾病的致病机理,研发有效的药物和治疗方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Drosha是一个核定位的RNase III,主要参与水解pri-mi RNA为pre-mi RNA的过程,是mi RNA加工中重要
目的:角膜移植术是当前中重度角膜疾病最重要的治疗手段,然而捐献的角膜供体短缺限制了角膜移植术的开展。组织工程角膜材料可以作为角膜供体的一种代替,最终解决角膜供体的短缺。在本研究中,我们致力于开发一种新的组织工程角膜基质材料用于重建眼表。方法:通过合成细菌纤维素(Bacterial Cellulose;BC)以及细菌纤维素/聚乙烯醇(Bacterial Cellulose/Poly Vinyl Al
原发性肝癌是全球癌症死亡率排名前三的恶性肿瘤之一。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和慢性肝病成为导致原发性肝癌的一大关键因素。HBx是由HBV基因组编码的X蛋白,具有促进增殖和抑制凋亡双重作用,与肝癌的恶性进展有密切关系,也是肝癌耐药的一个因素。Nur77是多种肿瘤中的一个重要药物靶点,大量的化合物可诱导Nur77表达,并通过Nur77介导其抗癌作用。已经有报道Nur77在肝癌中表达较低,其中原因之
有机紫外吸收剂(Organic ultraviolet filters)因具有较强的光稳定性和抗氧化性,而被广泛地应用于个人护理用品(Personal care products,PCPs)和材料产品中,能够有效预防紫外辐射造成的损伤。近年来,臭氧空洞的不断扩大使得人们对于皮肤问题日益重视,而对于紫外吸收产品的生产和使用需求也不断增加。据统计,全球每年生产约10000吨紫外吸收剂,且仍呈逐年递增趋
JMJD5别称KDM8,是含JmjC结构域的组蛋白脱甲基酶家族(别称KDM家族)一员。已有研究报道在小鼠有丝分裂过程中JMJD5是微管相关蛋白,在有丝分裂正常进行过程中发挥了必不可少的重要作用,然而JMJD5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的生物学功能仍未阐明。在本实验中我们探究了 JMJD5在小鼠卵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的表达、亚细胞定位以及功能。本实验结果表明JMJD5在减数分裂关键时期都稳定表达。JMJD5在
磷脂酰肌醇是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中的脂类物质,对植物生长、发育、次生代谢物调控以及逆境信号传导等多种生理过程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磷脂酰肌醇-3-磷酸(PI3P)是磷脂酰肌醇的主要组成成分,由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催化产生。PI3P在膜动力学和运输调节的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主要参与调控根毛生长、花粉发育、花粉管伸长、囊泡运输、气孔开关运动、液泡形态变化和微丝骨架动态变化等生物学过程。但目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