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闭环供应链最突出的问题是闭环供应链的运作绩效低下(包括经济绩效、环境绩效和社会绩效的协同),根本的原因是在闭环供应链的构建过程中没有很好地把握和控制好一些关键控制要素。如闭环供应链的选址问题、闭环供应链的体系结构和运行模式问题、闭环供应链的库存优化和控制问题,以及闭环供应链的协调与激励机制等问题。由于电子直销相对于传统销售渠道而言具有覆盖范围广、运营成本低等优势,但新的渠道模式潜在地改变了制造商与零售商的关系。因此,本文以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双渠道”运营模式为背景,系统分析了闭环供应链的关键控制要素和评判指标;在此基础上,以闭环供应链库存控制和成员间的激励与协调机制等关键问题作为研究对象;以定量分析为主,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电子商务环境下闭环供应链的体系结构、库存优化、激励与协调机制等管理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①通过闭环供应链关键控制要素重要度的评判发现:激励与协调机制、库存控制及定价策略是相对重要的因素,是关键控制要素;运行模式和回收策略其次,是闭环供应链的基础,对闭环供应链的运行绩效和政策制订有重要影响。②通过对闭环供应链库存影响因素的系统分析,建立了电子商务环境下需求不确定性的库存“双源”和销售“双渠道”闭环供应链库存优化模型,并针对“推式”和“拉式”两种不同生产模式的特点对模型进行了比较和数值仿真分析。研究发现:1)“拉式”生产模式优于“推式”生产模式,因为模型2的单位时间系统利润明显高于模型1。2)加强回收品的回收力度,不仅可以减少新产品的生产量,节约生产成本,减少废旧品对环境的污染;而且可以增加单位时间的系统利润,为企业创造更多的收益。与此同时,随着回收力度的加大,订货周期单次最佳加工批量也有增加的趋势,但每两次加工的时间间隔却呈递减的趋势。3)在其它参数不变的情况下,两种模型的订货周期都随电子需求强度和回收强度的增加而缩短,但系统的单位时间利润却递增;回收强度对系统的单位时间利润影响大于电子直销强度;电子直销渠道唤起了市场潜在的需求,而非以牺牲传统市场为代价。因此,企业应根据消费者对不同购买渠道的喜好,适当建设电子直销渠道来增加收益。4)在其他参数保持不变的前提下,随着回收强度的增加,不仅每次进行再制造的回收品的加工批量在增加,而且一个订货周期内的再制造次数也随之增多,即再制造周期缩短,订货量在增加。5)在其它参数保持不变的情况下,系统利润随缺货成本的增加而急剧下降,因此,应采取提高安全库存、加强预测等多种措施,以减少因缺货所带来的损失。6)如果传统零售渠道的市场需求呈上升趋势,那么为了尽量减少缺货损失,零售商的名义最高库存量及新产品的生产数量都要相应增加,从而系统利润也呈上升趋势。③通过建立电子商务环境下的闭环供应链数量折扣协调模型的研究,结果表明:1)集中决策的情形可以使系统整体利润最优,并且集中决策下的传统销售渠道的市场需求量是分散决策下的市场需求量的两倍,不同回收模式下的供应链节点企业其总利润是相同的,只不过分配的方式不同。2)建立协调机制相对于分散决策来说,产品的售价更低、销量更大,制造商、零售商和系统整体的收益更大,并且这种批量折扣协调机制有多种。3)选择合适的批量折扣可以使利润以不同的比例在不同节点企业之间进行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