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干预克罗恩病的临床效应及对肠道菌群及短链脂肪酸的调节作用研究

来源 :上海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ngren_89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1.观察针灸(温和灸结合针刺)治疗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患者的临床效应及安全性;  2.观察针灸对活动期CD患者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短链脂肪酸(SCFAs)水平的调节作用,以期为针灸治疗CD的效应机制提供科学资料。  方法:  第一部分针灸治疗克罗恩病患者临床效应观察  将50例CD患者随机分为针灸组和安慰针灸组。针灸组采用温和灸结合针刺治疗,安慰针灸组采用安慰灸结合安慰针刺治疗。两组取穴相同,艾灸取穴:天枢、足三里(均取双侧);针刺取穴:上巨虚、三阴交、公孙、太冲、太溪、合谷、曲池(均取双侧)。两组均隔日治疗1次,每周3次,如有服用药物则按规定方案使用药物治疗,疗程均为12周。针灸组和安慰针灸组的临床效应采用克罗恩病活动指数(CDAI)、实验室检查(血小板、血沉及C反应蛋白水平)、粪钙卫蛋白(FC)含量、炎症性肠病问卷(IBDQ)、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和中医症状积分进行评估。  第二部分针灸对活动期CD患者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短链脂肪酸的调节作用研究  应用16S rDNA高通量测序以及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分别观察健康志愿者及CD患者肠道菌群物种组成、丰度及多样性的差异以及SCFAs中乙酸、丙酸、丁酸、戊酸及异戊酸含量的差异,并观察针灸干预对肠道菌群及选定SCFAs的调节作用。  结果:  第一部分针灸治疗克罗恩病患者临床效应观察  1、CDAI评分:与治疗前相比,针灸组与安慰针灸组治疗结束CDAI评分均显著降低(P<0.01);但只有针灸组的CDAI的变化值具有临床意义(降低≥70分)且针灸组CDAI评分的变化值显著优于安慰针灸组(P<0.01)。  2、实验室检查(PLT、ESR、CRP水平):与治疗前相比,针灸组治疗结束外周血PLT及CRP水平显著降低(P<0.05),安慰针灸组仅CRP水平显著降低(P<0.05),两组间比较针灸组对外周血PLT水平改善更显著(P<0.05)。  3、FC含量:与治疗前相比,针灸组及安慰针灸组治疗结束活动期CD患者FC含量均显著降低(P<0.01),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4、IBDQ评分:与治疗前相比,针灸组治疗结束IBDQ的总分及肠道、全身、情感、社会四个维度的评分均显著升高(P<0.01,P<0.05,P<0.01,P<0.01,P<0.01),安慰针灸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5、HADS评分:与治疗前相比,针灸组治疗结束所有CD患者HADS-A评分显著降低(P<0.01),活动期CD患者HADS-A与HADS-D评分均显著降低(P<0.01,P<0.05),两组间比较针灸组对所有患者HADS-A评分及活动期CD患者HADS-A与HADS-D评分改善更显著(P<0.01,P<0.01,P<0.05)。  6、中医症状积分:与治疗前相比,针灸组与安慰针灸组治疗结束所有CD患者腹胀、腹痛、腹泻、形寒肢冷、肠鸣矢气及里急后重症状积分均显著下降(P<0.05),针灸组治疗结束活动期CD患者腰膝酸软症状积分亦显著降低(P<0.05),安慰针灸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第二部分针灸对活动期CD患者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短链脂肪酸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  1、相较于健康受试者,活动期CD患者OTUs数目显著降低(P<0.01),其中变形菌门、梭杆菌门、芽孢杆菌纲、梭杆菌纲、γ-变形菌纲、放线菌目、肠杆菌目、梭杆菌目、Coriobacteriales、Coriobacteriaceae、肠杆菌科、肠球菌科、微球菌科、肠球菌属、埃希氏菌属、梭菌属、巨球型菌属、韦荣球菌属、Bacteroides_fragilis、Blautia_producta、Butyricicoccus_pullicaecorum、大肠埃希氏菌、细长真杆菌、Rothia_mucilaginosa及殊异韦荣球菌相对丰度均显著增加(P<0.05),拟杆菌门、拟杆菌纲、δ-变形菌纲、拟杆菌目、脱硫弧菌目、乳杆菌目、Barnesiellaceae、脱硫弧菌科、梭杆菌科、毛螺菌科、Odoribacteraceae、普雷沃氏菌科、瘤胃菌科、Bilophila、 Butyricimonas、柯林斯菌属、粪球菌属、柔嫩梭菌属、毛螺菌属、乳酸菌属、Phascolarctobacterium、普雷沃氏菌属、罗斯氏菌属、瘤胃球菌属、粪拟杆菌、 Bacteroides_eggerthii、 Collinsella_aerofaciens、 Coprococcus_catus、Coprococcus_eutactus、柔嫩梭菌属普拉氏粪杆菌、Prevotella_copri、Ruminococcus_bromii及Ruminococcus_ callidus相对丰度均显著降低(P<0.05)。  2、治疗结束后,针灸和安慰针灸组患者肠道菌群OTUs数目均有升高,两者对门、纲、目、科、属、种各等级水平上均有一定的调整作用。与安慰针灸组相比,针灸组治疗后γ-变形菌纲、肠杆菌目、肠杆菌科、埃希氏菌属及大肠埃希氏菌相对丰度降低更为显著(P<0.05),毛螺菌科、普雷沃氏菌科及普雷沃氏菌属相对丰度升高更为显著(P<0.05)。  3、活动期CD患者肠道菌群物种丰富程度及物种多样性(observed species指数、chao指数、ace指数及shannon指数)相较于健康受试者均显著降低(P<0.01)。针灸治疗对活动期CD患者肠道菌群物种丰富程度以及物种多样性有增加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安慰疗法相比,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4、活动期CD患者乙酸、丙酸、丁酸及戊酸的含量均显著低于健康受试者(P<0.01),两组异戊酸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针灸治疗后乙酸、丙酸、丁酸、戊酸及异戊酸含量均有升高趋势,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安慰针灸组治疗后乙酸、丙酸、丁酸、戊酸及异戊酸含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1、针灸(温和灸结合针刺)疗法在改善CD患者疾病活动度方面显著优于安慰针灸,是治疗CD患者安全有效的疗法。  2、针灸疗法能显著降低CD患者粪钙卫蛋白、外周血PLT和CRP水平,同时可以显著改善患者腹痛(程度、频度、时间)、腹泻(性状、频度)、腹胀、形寒肢冷、肠鸣矢气及里急后重症状,并可显著改善活动期患者腰膝酸软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3、针灸疗法在改善活动期CD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方面显著优于安慰针灸。  4、活动期CD患者相较于健康受试者肠道菌群各等级水平(门、纲、目、科、属、种)的组成及其丰度均存在显著差异,且肠道菌群多样性显著降低。针灸和安慰针灸对CD肠道菌群结构和多样性具有一定的调整作用,且针灸的调节作用优于安慰针灸,提示针灸可能通过优化菌群结构、丰富菌群多样性来达到治疗CD的临床效应。
其他文献
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old isolated systolic hypertension OISH)是高血压的一个特殊类型,不仅发病率高,而且临床表现比较复杂,血压容易波动,合并并发症多,临床治疗率、控制率都
目的:通过跟师学习,整理、继承卢太坤教授治疗男科疾病的的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在经验总结方面,本文主要对卢老在男科常见病种“慢性前列腺炎”、“阳痿”、“遗精”方面的临床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目的:1、探索影响上海市凉城新村街道6~9岁儿童肥胖的主要危险因素;2、观察耳穴贴压结合健康饮食干预对上海市凉城新村街道6~9岁儿童肥胖的临床疗效及肥胖体征的影响。  方法
目的:探讨叶下珠片联合茵雪清化方治疗湿热型低病载量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希冀为临床治疗提供一种新思路。  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设计,纳入低病毒载量HBeAg阴
目的:探讨理筋手法结合运动疗法干预早期介入对LDH术后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并评价其疗效。   方法:将44例LDH术后患者随机分为2组;干预(理筋手法结合运动疗法)组20例,对照组24
目的:筛选寻常性银屑病血热证清热凉血药物敏感基因,并验证其在寻常性银屑病血热证中的细胞生物学机制  方法:采用在体与离体实验相结合,运用Solexa高通量测序技术,Real-timeP
在现代化音乐教学中,做好视唱练耳教学是重要内容,也是全面提升学生音乐相关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重要路径.在新时期职业院校视唱练耳教学中,要积极融入较多多元化流行音乐元
目的:评价针刺头针运动区对缺血性中风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为缺血性中风运动功能障碍的针灸治疗提供循证证据;基于分数低频振幅(fAIFF),利用静息态功能性磁共振成像(rs-fMRI)
目的:  1.整理与研究施杞教授的学术渊源、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  2.建立“椎动脉型颈椎病中医临床征候数据库”,采用统计学方法探讨本病的中医症、证分布规律,探讨椎动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