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解决我国大菱鲆养殖中蛋白质的营养适宜与环境稳定问题,根据生态营养学的理论和方法,本研究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分别配制蛋白质水平为45%、48%、50%、52%和 54%的 5 种膨化颗粒饲料,通过对 5 组大菱鲆幼鱼进行生长性能试验、水环境因子测定和消化特征试验,探寻基于生态适宜的大菱鲆幼鱼蛋白质营养需要量。数据均进行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研究结果如下: 蛋白质水平对大菱鲆幼鱼的生长性能和饲料利用均产生了显著影响(P<0.05)。随蛋白质水平升高,幼鱼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增大,而饲料系数减小。蛋白质水平在 45—50%时,生长性能提高幅度显著;而蛋白质水平在 50—54%时,生长性能提高幅度缓慢。50%蛋白组增重率能达到 54%蛋白组的 95%;蛋白质效率最大;饲料系数比 45%和 48%蛋白组低 14.4%和 10.9%(P<0.05),仅比 52%和 54%蛋白组高 1.6%和 2.3%。 蛋白质水平对养殖水环境中除 pH 外的其它指标都有显著影响(P<0.05),化学耗氧量、氨氮、亚硝氮、磷酸盐的浓度都随蛋白质水平的提高而增大。蛋白质水平低于 50%时,氨氮浓度增加不明显;而高于 50%时,氨氮浓度显著增加。两次测定 50%蛋白组氨氮浓度分别比 52%蛋白组低 18.8%和 17.0%;比 54%蛋白组低达 32.5%和 30.4%。 随蛋白质水平的提高,幼鱼的蛋白质摄入量、消化量以及粪氮排出量显著增加(P<0.05)。饲料蛋白质水平对幼鱼的饲料总消化率没有明显影响;但对幼鱼蛋白质的消化率影响显著(P<0.05)。50%蛋白组粪氮排出量平均比 45%和 48%组高 3.9%和 2.4%,比 52%和 54%组低(P<0.05)10.6%和 17.6%。 与国内外 2 种商品饲料进行了大菱鲆幼鱼的养殖效果对比。50—54%蛋白组的生长效果明显优于国内料,与国外料接近。50%蛋白组的饲料系数比国内组低21.6%,氨氮浓度比国外组低 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