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国演义》的章回标题以对偶的形式精炼地概括了每一回的内容,具有信息性和艺术性。本论文借用功能翻译理论来探索文学作品《三国演义》章回标题翻译的文本功能,选取美国汉学家罗慕士的全英译本和中国学者虞苏美的的全英译本中的章回标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和比较代表性的例子,本论文在于发掘两译本章回标题的翻译策略及两译本章回标题的文本功能,以及两译本章回标题采用不同翻译策略和章回标题所实现的文本功能有所侧重的因素。通过分析和比较,得出以下结论:a)罗译本注重将原章回标题的思想译介给目标语读者,主要采取直译的翻译策略,而虞译本的章回标题重视译文在译语文化中传递具有可懂性的和丰富的信息,主要采取意译和增译的翻译策略;b)两译本章回标题所实现的文本功能的程度和侧重点不同。首先,通过增加包含在相应章回下的关键信息以及将原章回标题不同的称谓处理为确切的人物名字,虞译本的章回标题比罗译本的章回标题具有更高程度的指称功能,而罗译本的章回标题则客观重现原文的风貌。其次,罗译本的章回标题和虞译本的章回标题所实现的表情功能有所侧重。通过再现原章回标题中表达文本创作者对人物的情感和态度的称谓,罗译本的章回标题侧重情感子功能。通过强调评价性的形容词或副词,虞译本的章回标题侧重实现评价子功能。最后,原章回标题的感染功能在虞译本中基本被舍弃而在罗译本中部分保留;c)翻译目的和翻译纲要是导致两译本中章回标题采用不同翻译策略和导致各自文本功能有所侧重的因素。罗译本的主要翻译目的是学术性和文化性的,而虞译本的翻译目的主要是经济性和政治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