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近代以来,湿热类疾病越来越受到临床各科的广泛重视,与湿热类有关的文献,浩如烟海,汗牛充栋,蔚为大观,这无疑是一笔宝贵的财富,需要有人将其利用起来,以便更好的应用于临床实践。目的: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恣食肥甘厚腻的情况越来越多,所以湿热型慢性肾小球肾炎的患者在临床上尤为普遍。中医,以其独特的优势,在治疗此类疾病中占据着重要的席位,发表过许多真知烁见,但是迄今为止,有关湿热型慢性肾小球肾炎的文献很多,却很少有人对此进行总结归纳,将其病机、辩证及用药规律加以梳理呈现出来,从而为临床诊疗提供借鉴,为其他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本文通过搜集相关文献,归纳总结湿热类慢性肾小球肾炎的发病原因,发病特点,辩证分型以及临床用药规律。方法:充分利用现代文献研究的方法和手段,动用一切可以动用的资源和条件,分三步完成论文撰写。首先,经过大量的搜集和查阅,研究及整理,总结归纳出近十年来各位医家对于湿热型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因病机莫衷一是的共识或者标新立异的看法。其次,在病因病机确定并完善的基础上,对湿热型慢性肾小球肾炎的辩证论治,治则治法进行探索和发掘。最终,在辩证分型的基础之上,对湿热型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用药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找到临床常用组方,药物使用频次规律,配伍规律,对日后临床实践有所裨益。结果:通过对大型网络数据库(包括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知网数据库)以及校内外图书馆进行广泛搜索和深度查阅,查找到关于湿热型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的论文共计426篇,学术著作共计25部,根据文献中阐述的具体内容,选取可利用,有价值的论文322篇,学术著作20部,验案503个。使用办公软件Excel,建立处方用药的数据库,再对所得到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算出单个药物使用频率和频数。用直观的扇形图把常见对药的使用频率展现出来。结论:经过上述研究,对湿热型慢性肾小球肾炎的发病机理,辨证用药以及临证用药规律得出如下4条结论;1.湿热型慢性肾小球肾炎的发病原因大致可分为药物乱用、过劳伤肾、脏腑功能失调、气候影响、地域因素、饮食不节六个方面。2湿热型慢性肾小球肾炎的发病特点可以分为病程较长、症状复杂、湿热与慢性肾小球肾炎相互影响、兼证较多。3湿热类慢性肾小球肾炎辩证论治在清热利湿大法基础之上,又包含了补脾益肾法,通络祛瘀法,清热化痰法,温阳除湿法,养阴清热法等五种。4.治疗湿热类慢性肾小球肾炎最常用的药物有小蓟,白茅根,泽泻,薏苡仁,茯苓,牛膝。常用的对药有黄柏配苍术,茯苓配泽泻,小蓟配白茅根,薏苡仁配车前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