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二语习得领域,显性教学与隐性教学对于中国英语学习者学习效果影响的研究一直受到学界的关注。显性教学和隐性教学哪一种效果更加显著?英语教学应该更注重意义还是形式?这些问题是近三十年来的研究热点问题。国外学者基于相关理论对此做过大量卓有成效的实证研究,而国内在该方面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研究成果相对匮乏。本研究基于Krashen的输入假说和Schmidt的注意假说,通过设计为期18周的教学实验,重点研究显性教学和隐性教学对中国高校英语学习者书面表达中认知立场词使用的影响,尤其是这两种教学方式对不同水平的英语学习者的英语学习所产生影响的特点与差异。研究对象是山东省某一地方大学物理、化学两个院系二年级的90名学生。物理专业的45名学生是实验组,接受显性教学方式讲解认知立场词;化学专业的45名学生为控制组,接受隐性教学方式。实验数据来源于三次议论文写作测试:前测、后测和延时后测。由权威英语教师批改并统计三次写作测试中学生认知立场词的使用数量,两个组的三次测试结果由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和对比。最终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和控制组的前测成绩无显著差异;后测中实验组成绩明显高于控制组;延时后测实验组的成绩虽有小幅度下滑,仍然高于控制组。此外,两个组内出现个体差异,即实验组内高、中、低三个水平组的成绩也明显高于控制组,但是相比而言,实验组内部高、中、低水平组成绩在延时后测中有所下降,而控制组内部高、中、低水平组成绩在后测和延时后测中呈平稳上升趋势。这充分表明,显性教学整体效果优于隐性教学,但隐性教学就获得知识的持久性和稳定性而言,效果优于显性教学。因此,本研究认为高水平的英语学习者更适应显性教学,但是将显性、隐性教学方式相结合更适用于中、低水平学习者。当然,受实验条件和时间限制,本研究有一些不足之处,如未考虑到研究对象的性别因素,实验周期不够长等,希望今后的研究能加以弥补。但是在中国英语教学环境下,本研究的结果对英语教学方式的选择和提高英语教学效果有一定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