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频声同时掩蔽效应的研究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xix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首先阐述了多频声的理论基础及多频声的应用范畴,阐述了掩蔽效应的机理和同时掩蔽效应的研究现状,然后从实验上探讨了多频声与窄带白噪声在听感上的差别,并进行了多频声同时掩蔽纯音信号的实验研究。 第一部分实验采用耳机虚拟重发的方式,考察了多频声在听感上与窄带白噪声的差别。实验共测试了第3、5、7、9、11、13、15、17、19、21临界带等10组信号,每组信号又分为包含5、10、20、30、50、100个频率成分等6种组合,每个频率成分组合重复测量6次。实验结果表明:当各频率成分之间的差值逐步缩小,人耳对各频率成分特征的感知能力下降,即随着频率成分个数的增加,多频声的听觉感知特性也逐步向窄带白噪声靠拢。上述结果实际上反映了人耳的频率分辨能力,即人耳的频率分辨率与临界带有关,对第三临界带,频率分辨率约为4Hz。 第二部分实验采用耳机虚拟重发的方式,得到了临界带多频声同时掩蔽纯音信号的实验结果,并绘制出了掩蔽曲线。实验在80、70、60、50等4种声压级下进行了测量,共测试了第3、5、7、9、11、13、15、17、19、21临界带等10组信号,每组信号又包含5、10、20、30、50等5种频率组合。实验结果表明:对于5个频率成分的多频声,信掩比SMR(Signal-to-Mask Ratio)位于11~17dB之间,与纯音掩蔽纯音的情况比较接近;对于20个频率成分的多频声,SMR位于5~13dB之间;对于50个频率成分的多频声,SMR位于4~11dB之间,此时与窄带噪音掩蔽纯音的情况比较接近。 本研究认为:多频声同时掩蔽纯音信号是介于纯音掩蔽纯音和窄带噪声掩蔽纯音之间的一种中间情况,多频声对纯音信号的掩蔽是多频声中各频率成分对纯音信号共同作用的结果,而这种共同作用是否具有线性叠加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其他文献
学位
自从上世纪80年代发现二氧化锡薄膜的光学气敏现象后,对二氧化锡薄膜的光学气敏性能的研究越来越多,并且越来越深入,以图在气敏传感领域寻求突破。本文在前人的研究项目的基
国家远程教育项目的实施,使我校教育搭上了信息时代的列车。她犹如一股清新的山外来风,推开了我校教师面向全国、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一扇窗。吹响了“同在一片蓝天下,共享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号角。充分利用利用教育网台设备和资源,开展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已经成为广大中小学师资培训的首选方式,是建设强有力教师队伍的一条捷径。下面就我校做法谈谈利用教育网台资源、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途径和方法,
CRAZY大搜寻·原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