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聚乳酸(PLA)作为一种环境友好型生物可降解高分子,已广泛应用于食品、制药、纺织等领域。PLA本身模量高,透明性好,但同时存在结晶速度慢、耐热性差、性脆等固有缺陷,对于其进一步发展及应用形成了限制。作为一种半结晶性高分子,聚乳酸材料的宏观物理性能依赖于微观晶体结构与形态,通过加工流场调控结晶过程有望改善材料缺陷。过去研究通常利用熔体剪切的方式,试图获得shish-kebab串晶结构来提升材料性能,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803189); 博士后科学基金(2018M630832);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聚乳酸(PLA)作为一种环境友好型生物可降解高分子,已广泛应用于食品、制药、纺织等领域。PLA本身模量高,透明性好,但同时存在结晶速度慢、耐热性差、性脆等固有缺陷,对于其进一步发展及应用形成了限制。作为一种半结晶性高分子,聚乳酸材料的宏观物理性能依赖于微观晶体结构与形态,通过加工流场调控结晶过程有望改善材料缺陷。过去研究通常利用熔体剪切的方式,试图获得shish-kebab串晶结构来提升材料性能,然而基于熔体加工方式制备均匀分布且高串晶含量的PLA制品始终是一个挑战。本项目针对流动场诱导聚乳酸熔体中串晶的形成及演化问题,将自制拉伸流变装置与同步辐射X射线散射光源联用,深入研究了拉伸流场下聚乳酸结晶行为,分析了串晶形成及演变机理,并论证了其对材料力学性能的显著影响。主要研究内容以及结果如下:(1)研究了PLA在快速拉伸流场下从熔体中结晶形成串晶的过程。通过辐射法制备具有一定熔体强度的交联PLA。同步辐射X射线原位观测结果表明,当施加应变高于1.5~2.0之间的临界值时,PLA会形成大量高取向的shish-kebab串晶结构。串晶的形成不仅大大加速了PLA结晶动力学,同时赋予了固化后样品优异的耐热性。通过仿射形变模型计算,shish-kebab产生需要将缠结网络中交联部分的分子链拉伸至最大拉伸比的67%,这一数值高于通常聚乙烯的46%,揭示了PLA中串晶难以形成的原因。另外,shish-kebab结构具有多晶型分布特征,中心shish棒状体主要由β晶构成,其源于交联网络分子链的强拉伸作用,周围环绕的kebab层状体则由α/α’晶构成,其源于低取向的非交联自由链。通过DMA测试,进一步证明了串晶结构能够赋予PLA在玻璃化转变温度Tg与熔点Tm之间出色的热机械性能,从而实现了构筑分子链变形、串晶结构、串晶形态及材料性能之间的内在关系。(2)研究了拉伸诱导的晶体形态对PLA薄膜力学行为的影响规律及机制。通过对熔体拉伸后的样品实施淬冷,以拉伸应变和淬冷前保温时间为变量,制备了具有不同结晶状态的PLA薄膜。WAXD和SAXS测试表明,结合熔体拉伸和快速淬冷可以精确调控PLA的结晶状态,并且将熔体拉伸后的结晶过程冻结在任一阶段。当施加2.5应变后立即快速淬冷,可以制备出纯β晶薄膜,β晶以棒状shish结构的形式存在。力学测试表明,熔体拉伸之后立即淬冷的样品展现出较好的延展性和韧性,而经历保温过程的样品,则会随保温时间增加,拉伸性能下降,由此说明仅包含β晶型的shish微晶能够显著提升材料的拉伸力学性能。进一步使用SEM对拉伸断裂后样品形貌进行观察,仅含有β晶的样品表面存在大量剪切带及银纹,其能在拉伸过程中吸收耗散变形能并阻止裂纹扩展,从而导致材料的高延展性和韧性。
其他文献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由于其能量转化率高、燃料选择范围广等优点受到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氧离子导体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O-SOFC)阳极或质子导体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H-SOFC)阴极产生的水通常会对单电池长期稳定性产生负面影响,且随着工作温度降低,阴极材料低的氧还原反应活性成为高性能SOFC实际应用的主要障碍。本文在Ruddlesden-Popper(R-P)型氧化物La1.5Pr0.5N
随着科技的进步,高性能计算在气候模拟、流体力学、分子动力学、生物信息等领域都得到了愈加广泛的应用。但是在高性能并发、多计算系统模型、数据与云存储下的高性能计算中数据处理的速度和用户需求响应的时间不能得到有效提高。如何对高性能计算系统平台进行资源分配和负载均衡化才是增强性能的核心。为了提高高性能计算系统利用率,以及降低系统负载不均衡,本文通过分析蚁群算法和遗传算法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遗传-蚁群的高
近些年,随着社会经济突飞猛进发展,人们对道路、桥梁等交通基础设施的需求日益增加,为适应各种复杂自然环境及工程地质问题,桥梁结构体系选择呈现多样化。在高烈度区或有抗震要求地区建造斜拉桥,首选全漂浮支承体系。考虑到结构力学行为和景观设计需要,全漂浮体系独塔斜拉桥常采用空间框架索塔。此类斜拉桥主梁在索塔处不设支承,使主梁处于全悬浮状态,以利于抗震消能,而且空间框架索塔能适应主梁纵向摆动对索塔纵桥向刚度要
随着数据计算、存储以及网络流量的增加,ATCA设备的应用规模及分布范围在不断扩大,对其运行环境实现高效集中统一的监测成为迫切需求。通过对ATCA设备进行改造,将物联网技术应用到其设备监测中,以提升其能力,赋予其智能,是当前相关领域的研究热点。目前,ATCA监测系统多采用自主可控度低的IPMC设计,基于标准的ATCA系统架构,通过监控端有线网络接口来实现ATCA机箱内管理。本文结合实际需求对ATCA
硫化是橡胶制品生产的最后一道工序,合理的硫化时间是决定产品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橡胶材料的不良导体属性,致使厚壁制品在硫化过程中内部不同位置的温度历史不同,导致相同时刻不同位置硫化程度并不一致,且随着厚度的增加差异更加明显,属于典型的非等温硫化过程,通常难以通过实验测得的等温硫化曲线来直接确定其最佳硫化工艺。确定厚壁制品硫化工艺的传统方法主要依赖经验,存在准确度不高、需多次试模等问题。因此,利用
导热聚合物复合材料在电子封装、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量化分析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导热性能是一个重要课题。热导率是衡量均匀材料导热性能的重要物理量,但是对于非均匀的复合材料来说,体系内不同位置的局部热导率不同,人们采用不同的均匀化方法提出了许多等效热导率(ETC)和等效热阻(ETR)的预测模型来综合评价复合材料的整体导热性能。其中通过火积耗散率定义的等效热导率keff和等效热阻Reff具有普适性
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人脸检测作为人脸识别技术的第一步,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同时移动端设备的快速发展,为人脸检测算法的广泛部署提供了新的可能。然而当前主流的高精度人脸检测深度模型结构复杂、参数量巨大,通常依赖于高性能的图形处理器等硬件支持。而移动端设备有限的计算能力和存储资源无法满足其需求,限制了人脸检测技术在移动应用场景中的普及。因此,如何在资源受限的移动端平台上设计部署小尺寸、低能耗
随着5G时代的到来,电子设备朝着小型化、集成化、多功能化、高功率密度化发展,随之而来会产生大量的热,如果这些热不能及时散去,热积累会影响电子器件的性能,甚至导致电子器件不能正常工作或损坏,因此对电子设备的散热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聚合物基导热材料因具有电绝缘性能、柔韧性、重量轻、强度高等优点而备受关注,在微电子封装领域有巨大的应用潜力。然而,聚合物的本征导热系数一般较低,无法满足散热要求。引入高导
软件无线电(SDR)的发展带来了更灵活,可扩展的无线通信解决方案,在民用军用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近年来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与无线电频段紧张、通信环境更加复杂等问题的突出,智能无线电技术逐渐成为研究热点,在功耗,体积等受限的场合,小型智能化的软件无线电设备开始受到重视,特别是高集成度嵌入式片上系统ZYNQ的出现,为小型智能化软件无线电应用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本文详细描述了软件无线电平台在不降低通用性,实
毫米波功率模块(Millimeter Wave Power Module,MMPM)其工作在毫米波波段,是一种用于射频信号放大的功率器件,主要由毫米波小型化行波管(Minimized Traveling Wave Tube,Mini-TWT)、固态放大器(Solid State Amplifier,SSA)及集成电源(Integrated Power Conditioner,IPC)组成,具有高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