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达成型品管圈在提高痰标本留取质量中的应用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ngxing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课题达成型品管圈在以降低漏检率为切入点来规范痰标本的留取流程,进一步提高痰标本留取质量中的效果,并了解该活动对护士评判性思维和相关知识能力的影响,为推广课题达成型品管圈在医院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是在通过问题解决型品管圈对沈阳市某三甲医院呼吸重症监护室痰标本漏检进行改善(漏检率由47.60%降至13.61%),但在效果保持阶段漏检率回升(18.18%)的情况下开展的,旨在通过课题达成型品管圈进一步提高痰标本留取质量。首先,该科室以“降低痰标本漏检率”为主题,依据大幅度打破现况、挑战魅力性质量水平的原则开展课题达成型品管圈,圈员由12名护理人员组成。其次,收集该科室2016年7-8月的痰标本资料,共统计痰标本416件,漏检标本82件,分析导致漏检的主要因素,针对因素选取攻坚点,制定解决方案,实施改进措施。提出:改进标本采集时机、葡萄糖酸氯已定漱口、文丘里装置改良主动加温湿化供氧装置湿化气道、口咽通气道介入下负压吸引等方法优化采集痰标本的过程、317护微信公众平台健康宣教提高患者及家属依从性等措施。于2016年11-12月效果确认阶段,统计痰标本345件,漏检27件,从而明确课题达成型品管圈改进痰标本漏检的效果;于活动前后分别统计护士留取痰标本的时间、患者痰细菌学确诊时间、病原菌检出率,探究品管圈对护士工作量及对医疗活动的影响。然后,为了明确课题达成型品管圈在提高护士相关能力,及医护合作性工作中的价值和意义,运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圈员护士的评判性思维能力、痰标本留取的知识-态度-行为能力以及医生对痰标本留取的满意度三个方面在活动前后进行调查。同时,采用品管圈活动困难因素调查表对活动进行评价,针对影响课题达成型品管圈开展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改进策略,为进一步推广课题达成型品管圈提供参考。结果:1.实施课题达成型品管圈活动前后痰标本留取质量情况:痰标本漏检率由19.71%下降至7.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710,P<0.05);品管圈活动前后护士每日累计采痰平均工作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091,P>0.05);细菌学确诊时间平均时间4天缩短至3天,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Z=-12.242,P<0.05)。病原菌检出率由36.36%提高到49.42%,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χ2=5.642,P<0.05)。2.课题达成型品管圈活动前后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圈员由活动前存在4个倾向与评判性思维严重对立的护士,到活动后评判性思维调查问卷总体分值都属于评判性思维倾向处于矛盾范围210~280分数区间,且在7个维度的得分存在统计学差异,(Z=-3.089、-3.095、-3.076、-3.071、-3.077、-3.083、-3.169,P<0.05),表明活动后圈员评判性思维总体提升。留取痰标本的知识-态度-行为能力:在知识掌握情况方面,活动前后结果存在差异,且有统计学意义(t=-2.843,P<0.05),表明品管圈活动可以提高护士在留取痰标本的过程中这方面的能力。3.课题达成型品管圈活动前后医生对痰标本留取的满意度:科室医生的痰标本留取满意度调查表平均值由(4.73±1.68)分升至(10.73±2.33)分,对品管圈前后5个维度的评分进行秩和检验,结果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4.品管圈活动困难因素:在人员因素这一部分,品管圈成员的平均分为(26.14±3.36)分;在QCC技能因素这一部分,品管圈成员在资料收集与整理费时、资料收集不够完整这两项得分相对较低,平均值为(1.67±0.62)和(1.58±0.64)分。在机构制度因素这一部分,品管圈成员的平均分为(24.38±2.23)分。结论:问题解决型品管圈改进工作后进行课题达成型品管圈可以进一步降低痰标本漏检率,缩短患者细菌学确诊时间,增加病原菌检出率,提高痰标本留取质量,提高医生对痰标本留取工作的满意度,不增加护理工作量。而且课题达成型品管圈活动,可以提高护士工作能动性,激发护士的评判性思维能力,提高护士对痰标本留取知识的认知程度。
其他文献
当前,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室内设计正以极大的社会需求量及迅猛发展的速度而为人们所瞩目,并由此而成为新的热门专业,此点在我院最近几年招生中明显体现。一方面,给广大有志
不同时期的画家对绘画语言的追求是不同的,同时也不可否认绘画语言在不同时期的相互关联,因为画家们都是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不断突破,从而创造了灿烂辉煌的美术史.在研究绘画
期刊
英汉习语互译时,不能简单地从单个词语或某些字面意思来获得,必须考虑英汉两种文化之间的差异。为跨越不同文化间的障碍,顺利完成英汉习语的跨文化翻译,阐释了英汉习语反映的
翻读历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最大的感触就是.缺少没有缺憾的完美之作。时间相隔并不算远,有些获奖作品所存在的问题就已经很显刺目了。也许,在当时评定它们人选茅盾文学奖时,评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