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管理模式创新研究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LANGEL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社会的高速发展,科学发展观的理念正指导着社会各个领域的变革,作为公共管理的一部分,学校管理的改革显得越来越重要。我国人口众多,基础教育的面大量多,科教兴国是我国发展的主战略,教育改革的发展对国家的发展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教育改革的关键莫过于学校管理的改革。 传统的学校管理模式中,学校管理的职权在上级行政部门手中,学校只有执行的义务,这样的模式越来越不能满足学校的发展、教师的发展和学生发展的需求。而校本管理模式就是变传统的划一、集权的学校管理模式为重心下移的、以学校为本、适应不同类型学校、教师和学生发展的学校管理模式。 本文通过对校本管理模式的起源、内涵、理论基础的研究,分析了我国校本管理的现状与问题,提出了校本管理模式创新的对策和建议,明确了模式创新的目标、因素、基本动力框架、原则、机制和基本路径。本文根据我国开展校本管理在一些学校刚刚起步的特点,展望了校本管理模式创新的评价系统与保障系统。 校本管理是指将教育的权力与责任转移到学校层面,并由一个相关人员参与的法人团体来负责实施,拥有可进行创造性劳动的充分办学自主权。学校按自己的情况去决定资源分配,对学校的财政预算、课程设置、教科书选择、学校人事决策等方面实施改革。其目的是改革学校的管理系统,优化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校本管理改变了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中学校运作主要是为了满足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按照上面规定的条例行事,并力求以不违犯规则为主要原则。而是面对时代的转变和社会对教育产生的越来越高的期望,学校灵活地作出相应的对策去满足新需求,充分应用教育资源,满足学生发展的真正需要,保证教育质量的有效提高。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是建立“以制度为管理的骨架系统,信息网络为管理的神经系统,学校文化为管理的呼吸系统,课程为管理的循环系统”的校本管理模型。由于机制和体制的原因,我国目前校本管理并未大力提倡和全面实施,而是要在实行校长负责制的基础上,借鉴校本管理的理念和优势进一步完善校长负责制的管理模式。和谐社会发展呼唤教育管理模式创新,教育管理模式创新的重要途径在于加强校本管理模式的创新和优化。以信息化为背景,从公共管理的视角,探索和建立我国校本管理运行机制,走向面对公众的法制的、民主的校本管理模式,为我国教育管理改革提供借鉴是本文的要义。
其他文献
在考入医学院校之时起,青年医师就把自己的终身意愿固定在了医学事业上。但医学是一门多分支的学科,其专业特点、医教研工作不尽相同,不少医师到工作岗位上定下“终身”后,才发现自己真正的兴趣、爱好、能力优势并不适合自己所在的专业或岗位,这样不仅个人抱憾终身,而且国家也浪费了很多的教育经费,因此,在青年医师走上工作岗位后,对他们进行职业生涯设计,帮助他们正确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不仅可使青年医师的发展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