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素投入与江西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来源 :江西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z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济增长是经济学理论中最重要的研究对象,解决经济增长问题,实现富国裕民,是各国各地方政府施政的一个重要目标,也是经济学者研究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目的。从历来的经济增长理论的文献中可以看出,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主要有资源禀赋、资本投入、劳动投入和组成全要素生产率的因素:制度变革因素、技术进步和教育投入等。通过研究要素投入来研究总量的经济增长特征是一个重要的视角。 本文从要素投入的角度分析江西经济增长的内在特征和增长的源泉。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理论与实证相统一的方法对江西经济增长的发展阶段,增长的影响因素和增长的原因进行深入的分析,以深入理解改革开放以来江西经济增长及落后的原因及出路。 在对分析要素投入时对物质资本存量,劳动力进行了估算,对制度变革因素和技术进步因素进行适度的量化。在研究要素投入对总量经济增长的影响时,采用巴罗使用过的一个总量生产函数,结合江西实际的经济数据进行计量经济分析。通过对经济增长方程的拟合和检验,发现只有资本和劳动对江西的经济增长有显著的影响,而构成全要素生产率的诸要素,制度变革,技术进步及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甚微,以致不能进入经济增长方程。 用索洛的经济增长核算方程对要素贡献度进行分析中显示,物质资本投入对经济增长贡献最大,1978—2006年,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92.45%,劳动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70%,而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最小,为2.85%。江西经济1978以来的增长几乎完全依靠要素的投入拉动,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甚微,是一种典型的粗放型经济增长。 对1978年以来的江西经济增长进行阶段分析,可以发现,江西的经济增长过程可以分为与整个中国宏观经济周期大体一致的五个经济周期,其中从1985—2001年的三个发展周期中,经济增长率在剧烈波动中呈现一种递减的趋势。在2001年之后这种状况得到改善。这种递减的趋势与这一时期的投资效率低下和全要素生产率恶化有莫大的关系。 从产业结构的变动情况来看,江西在2003年之后才进入了工业化中期阶段,而在此前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处于工业化的停滞阶段。 在分析江西经济增长背后的原因时,我们对影响江西经济增长的两个重要的因素进行讨论,我们发现,江西经济增长的剧烈波动与国家的宏观调控周期和过分地依赖资本投入推动有密切的关系。投资的边际效率(ICOR)递减和全要素生产率(TFP)的恶化是1985—2001年期间经济增长率递减的重要原因,随着2002年之后,TFP的改善,经济增长率得到了相应的提高。改进TFP,改变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对江西经济的长期经济增长有重要的意义。
其他文献
现代企业理论的产生打破了新古典经济学“企业黑箱”的研究传统,企业的性质、功能等问题成为经济学企业理论的基本问题。基于知识的企业理论的出现克服了企业资源理论、企业能
学位
以股市和房地产价格为主要代表的资产价格泡沫已经深入影响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国民经济持续增长和波动的重要决定因素,如不能很好的把握资产价格泡沫的形成机制,做好先前
学位
本文在三分法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分析中国转型期契约治理机制作用失衡的框架。不同的契约治理机制有特定的作用对象,而各自作用的后果又相互具有传导性。一般意义上的最优的契
自1978年起中国的改革开放促使中国的综合国力在近四十年的时间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发展和飞跃。在这个历程中,中国各级政府部门,尤其是省级地方政府部门,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