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棉花生产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研究

来源 :河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nini9071946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棉花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物资,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近年来,随着纺织工业的快速发展,我国棉花形势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产需缺口加大,进口棉花急剧增加。仅2005年进口棉花257万吨,占同期世界棉花贸易量的29%,占同期国内棉花消费量的27%。从中长期发展看,纺织服装业是我国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产业,对外出口将继续呈现增长态势: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人均纤维占有量和消费量也将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时期,这些都将导致棉花需求量的快速增长。“十一五”期间,棉花的年需求量预计将达1000万吨以上。河南省是全国产棉大省,常年种植面积和总产约占全国的1/6。长期以来,全省所产棉花在满足本省需求的基础上,每年还要安排出口和外调,为全国棉花实现供求平衡作出了重要贡献。但近年来,全省棉纺工业发展迅速,棉纺需求超出了常年的生产能力,河南省已从棉花调出省转变为净调入省。根据河南省纺织工业发展规划,预计到2010年,河南棉纺生产能力可达到1500万锭(含气流纺),是2005年的1.68倍,纱产量将达到220万吨,届时产需缺口将进一步扩大。全省棉花生产能力如果不能尽快恢复、稳步提高,不仅不能满足本省的纺织需求,而且将直接危及到全国棉花的需求安全。河南省地处中原,自然生态条件优越,光、热、水、土等自然条件符合棉花生长发育要求,利于棉花生长,是全国棉花生产优势区域之一。多年来,发展棉花生产有力地促进了全省棉区经济的发展,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仍将是增加农民收入、振兴棉区经济的重要支撑点。从可持续发展来看,棉花纤维具有良好的吸湿性、透气性、保暖性、柔软性和穿着舒适、染色牢固等优点,作为可再生资源,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本文以国内外棉花生产、消费情况为背景,对河南省棉花生产的变化趋势、区域分布、新品种及植棉技术推广应用情况,以及全省棉花生产的竞争能力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分析,指出了当前河南省棉花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棉花生产波动大,总产徘徊不前:二是棉花质量问题突出:三是棉花科技支撑能力相对较弱;四是棉花生产投资力度减弱,生产后劲不足。并就形成这些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根据河南省及全国棉花需求增长趋势和本省棉花生产现实条件,提出了“十一五”期间,全省棉花种植面积应力争恢复到950千公顷左右、总产100万吨的生产目标,并提出了实现这一目标的对策建议:一是恢复棉花面积、优化区域布局;二是抓好关键环节,提升棉花质量;三是制定扶持政策,加大科技投入,增强生产后劲;四是积极推进棉花产业化经营,逐步扩大经营规模;五是抓好服务创新,提高系统管理能力,为确保棉花生产的持续发展保驾护航。文章强调要提高河南棉花生产的整体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实现棉花生产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在棉花生产的各环节上采取系统的、综合的配套措施,而不仅仅是某一方面的、单一的措施。
其他文献
如今,现代建筑设计师经常在设计中融入大量的古建筑元素,以促进现代建筑设计与古建筑设计的相互融合。本文就将论述现代建筑设计理念与古建筑设计理念的内涵,探究二者之间的
对川产五加属植物 11种、2变种进行了薄层层析分析 .结果表明 :四川五加属是一个自然的类群 ;吴茱萸五加组不能提升为一个单独的属 ;云南五加是一个独立的种 ;四川刺五加组的
以某木材加工类为主的开发区新建污水处理厂为例,介绍了该工程的工艺流程和设计参数,探讨分析了工程运行过程中实际进出水水质情况。其污水处理工艺为"预处理—水解酸化—AAO
农民工走进中国油画是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一种特殊现象,是画家对社会问题的思考。作为一个新的社会阶层,农民工为社会做出巨大贡献,然而他们
目的比较单独应用人工刮治与结合龈下超声刮治两种治疗方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患有慢性牙周炎的患者31例,采用半口对照的方法将患牙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实行龈下人工刮
面对当下建筑学专业教育的机遇和挑战,南京工业大学对建筑学二年级社区服务中心的课程设计进行教学改革,以“城市功能修补”问题为切入点,引入新的思考维度和教学环节。教学
每次,都是在繁忙中结稿。而这时候定要静下来,拿出几百字跟我们的读者见个面。年初,我们在音乐沙龙栏目中增加了一个“音乐感言”小版块。目的其实很简单,就是想给朋友们一个
穆村,来自一个充满传奇而具有浪漫色彩的红色山乡——湖南浏阳。那里山清水秀,人杰地灵,以"花炮之乡"的美名而享誉世界。在这条婀娜多姿的浏阳河畔,孕育出了许多自幼就能歌善
[摘 要] 现代教学论认为,现代教学中,班级这个群体比较特殊,这里有一定的社会交往结构和多种人际关系、社会气氛、行为准则等. 它们作为教学过程中的社会情境,给教育教学活动的参与者施以“各种影响”. 这“各种影响”中当然也包括因群体规范而产生群体压力. 群体规范对学生产生的约束力量,使学生比较自然地产生一种从众心理,即“没有错”的安全感,进而不愿表达自己的独特“异见”.  [关键词] 从众心理;表达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人人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利成为了可能。但是,一个人享有这种权利并不表示也获得了与他人同样的发展机会。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着许多不公平现象,这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