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信息技术发展迅猛。作为数字原住民的高中生更应具备基本的信息意识,拥有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计算思维及信息社会责任等信息技术素养。当前教育环境下,信息技术学科课堂教学承担了培养信息素养的重要责任。传统的传递——接受式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的创新和思考空间不足,教师有必要尝试将其他教学模式运用于信息技术学科,以期达到更优质的教学效果。针对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如何在信息社会中结合学习者特征,设计适宜的教学活动以提升高中学生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改善教学效果,是本研究的重点。基于此背景,研究首先分析了 5E教学模式各环节的特征及流程,设计出面向核心素养提升的高中《信息技术》5E教学模式的理论框架,该框架从课前准备、课中教学、课后总结三部分对师生活动作了说明,为5E教学模式在信息技术学科的应用提供教学设计规范。其次,采用问卷调查法与访谈法等研究方法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探究该理论框架的作用与效果。最后,对实践进行总结为5E教学模式在高中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提出实施策略与建议。实践证明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进行5E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在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方面有总体提升,主要体现在信息意识与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维度;在学习方面,转变了学生学习态度、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协作探究与问题解决能力。本研究有以下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部分。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问题、研究目标、研究意义、研究内容、研究方法、论文的框架及体系结构。第二部分为相关研究基础,主要是对本文核心概念(5E教学模式、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进行界定,并对与本研究相关的主要理论基础展开分析,梳理了 5E教学模式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三部分是构建面向核心素养提升的高中《信息技术》5E教学模式框架。本部分在核心素养培养的背景下,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现状有初步了解。随后对5E教学模式的一般流程进行梳理设计出了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5E教学模式框架,为后续研究提供基础。第四部分为基于5E教学模式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案例设计。在教学设计原则的指导下,从课程教学准备、课程教学过程、课程教学总结三阶段说明5E教学模式用于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设计规范。第五部分是本研究的实践过程与效果分析。研究选取整个课程中的一个教学小节来展示5E教学模式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具体实践过程。效果分析从三个方面进行。一是分析问卷数据来了解5E教学模式对学生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提升的效果;二是制定相应的评价规则获得学生最终成绩并加以分析;三是分析访谈记录了解实验班学生对5E教学模式及信息技术学科的态度。由此本研究尝试为5E教学模式在高中信息技术学科的应用归纳教学实施策略及建议。第六部分是研究总结与展望。文章最后对本研究的工作进行总结,阐述了研究成果及创新点,对研究存在的不足进行归纳,提出了对未来研究的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