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物的瑕疵担保责任的法律适用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mj19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物的瑕疵担保责任制度历史悠久,起源于罗马法,目的是为了弥补罗马法对于买卖交易采取“买者当心”的原则对买受人权益保护不足的缺陷,因而建立起债法的二元救济体系。后罗马法的这种二元救济体系被大陆法系的德国、日本、台湾地区等所继承并加以发展。在这个过程中,物的瑕疵担保责任的内容也不断丰富和完善,但也面临着与违约责任纠缠不清的尴尬。2002年的德国债法改革通过建立以义务违反为核心概念的一元救济体系,将物之瑕疵担保责任归入到一般违约责任体系,引发了对物的瑕疵担保责任的激烈讨论。在我国,物的瑕疵担保责任存在着立法不够系统全面,与违约责任关系不清,具体适用制度不完善等问题。针对此,本文从比较法和实证法的角度进行分析,提出我国物的瑕疵担保责任已经纳入一般违约救济体系中,但是仍有作为一项制度加以研究、完善的必要,并从该制度的法律适用层面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探讨。本文主要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物的瑕疵担保责任制度的一般理论,包括其概念、性质、理论基础和制度价值以及主要特征。第二部分主要介绍了物的瑕疵担保责任制度的起源和发展,对该制度在大陆法系的发展现状进行调查,并将其与英美法系中相关制度作了比较。第三部分,分析了我国物的瑕疵担保制度现状。就物的瑕疵担保责任在我国的立法现状、构成要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第四部分探讨了该制度在我国民法中的地位,指出我国立法已经将物的瑕疵担保责任统合进了一般违约救济体系,但仍有必要将其作为一项独立的制度,建立和完善一套物的瑕疵担保责任的规则。并进一步厘清了物的瑕疵担保责任制度与加害瑕疵给付责任、产品责任、附随义务之违反的关系。第五部分系统的探讨了我国物的瑕疵担保责任制度在法律适用中的问题。
其他文献
恭维是人类日常交际中常见的一种礼貌言语行为,不仅可以缩短彼此间的社会距离,而且可以传递美好的情感,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经济的变化以及语言本身的动态
面向语言信息处理的高度智能化要求计算机具备一定的“思考”和“推理”能力,能像人那样理解具体语句中的词义,这对语言学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我们对词义进行更加细致
本文以鹤峰方言虚词为研究对象,对鹤峰方言虚词系统进行了全面的描写,并从共时方面将鹤峰方言与周边武汉方言、成都方言进行了对比研究,分别对比出了鹤峰方言虚词和武汉方言虚词
导学互动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一种教学理念。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成功启动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其教学适合度更高,操作可行性更强,符合教学发展大势。导学互动关键在"导学",教师
阐述了以人性、和谐为主要特色的儒家思想,是中国文化中最重要的部分,儒性也是中华精神和传统审美的最主要特征。儒家思想最基本和核心的概念就是“仁”,包括修仁、施仁和成仁3
印尼政府的社会救助计划主要包括专项救助项目、有条件现金转移支付项目和社区扶贫与发展项目。其社会救助计划虽然因缺少普遍型救助而使其保护功能稍显不足,但其重视贫困者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有了飞速的发展,伴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各个领域出现了大量的新词语,汉语新词语的维吾尔语翻译,丰富了维吾尔语的词语库,使维吾尔
目的总结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中展开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接受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的胸腰椎体压缩性骨折患
从现代性到后现代性的历史进程,不仅由特定社会背景所蕴育,也由新的历史主体所承载,由其自身内在逻辑所决定.现代性的根基是现代社会的商品经济.资本和商品成为社会生活的核
我国正处在一个由传统型社会向现代型社会过渡的转型时期,社会上各种利益群体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引发了大量的群体性事件。这些群体性事件对于基层政府的行为方式提出了严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