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下FeO2及其含氦化合物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来源 :西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10361919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球内部的物质组成及其物理化学性质是我们了解和认识地球形成与起源的基础。由于钻孔取样和高温高压实验的限制,基于量子力学的第一性原理模拟方法成为地球内部物质物性研究重要辅助手段之一,是地震学观测与地球内部结构、物质组成和物理化学状态研究的纽带和桥梁。地球内部的Fe-O体系在高温高压下会发生物理化学的转变。最近发现的FeO2以一种新的化学计量比出现并在核幔边界处稳定存在,并且在地幔压力下其与He元素可形成首个稳定的含氦化合物。系统和全面的研究FeO2及其含氦化合物在高压下的结构、电子和弹性性质对认识地球内部物质组成和FeO2及其含氦化合物在高压下的物理行为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寻找地球内部He储层提供证据。本文运用第一性原理方法计算了FeO2及其含氦化合物在高压下的晶体结构、电子性质和弹性性质,通过与PREM模型对比,分析讨论了其在地球内部的赋存特征。黄铁矿型立方晶体结构FeO2与FeO2He可以在核幔边界范围内稳定存在,He的加入增加了体系的稳定性,而压力的增加会降低稳定性。FeO2与FeO2He晶体的边长和体积均随着压力的增加而减小。He的加入使得FeO2的密度变小。FeO2晶体中O-O键长、Fe-O键长、O-Fe-O键角随着压力的增加不断减小,而Fe-O-O键角随着压力的增加不断增加。相反,FeO2He中O-Fe-O和Fe-O-Fe键角并不随压力改变。He的加入占据了FeO2中Fe的位置,使得O-O键遭到破坏,但形成了He的共价键并具有更大的Fe-O键。压力对FeO2与FeO2He的能带、态密度和电子密度影响甚微。FeO2在高压下表现金属特性,而He的加入使得FeO2从金属转变为半导体特性,且压力会显著增加半导体的带隙。费米能级附近Fe原子d轨道和O原子p轨道的电子杂化是FeO2和FeO2He的导电机制,压力不利于体系导电。FeO2中Fe原子与O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随压力增加而减弱,但FeO2基团与He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基本不受影响。Fe-O原子之间Fe原子均失去电子,O原子均得到电子,为离子键。而He的加入对Fe和O原子的得失电子无影响,且其自身失电子微弱可能在体系中起库伦屏蔽作用。FeO2和FeO2He的弹性常数、弹性模量、泊松比、Pugh比和波速均随着压力的增加而增大。He的加入明显提高了FeO2的波速。压力的增加FeO2和FeO2He抵抗弹性变形的能力和韧性增强且趋于各向同性,但低压下二者均为脆性,而过高的压力会降低FeO2的刚度和抵抗剪切变形的能力。添加He有助于提高FeO2抵抗弹性变形的能力,但会降低原有的韧性。俯冲板块所携带的水与地核中的铁反应生成FeO2可直接赋存于核幔边界并成为超低速带的物质组成。FeO2在上覆板块的作用下上移与He储层发生反应生成FeO2He并赋存于核幔边界顶部和下地幔底部之间,通过俯冲带的作用可以运移至地幔转换带也可以成为超低速带的物质组成。但FeO2He可能更多的位于超低速带的顶部。反之,FeO2He的稳定存在证明核幔边界或下地幔可能存在He储层。
其他文献
蒿属(Artemisia L)植物具有强烈的香气和苦味,其精油具有抗菌、抗氧化、杀虫等活性;这类植物在人类疾病控制和制药工业中被广泛应用。采后的辣椒易被病原菌侵染导致腐烂,腐烂的辣椒营养含量降低;因此本文以四种蒿属植物精油为材料,研究其特性和对辣椒致病菌的抑菌活性以及对辣椒的保鲜效果,分析辣椒中抗坏血酸、总酚和类黄酮等生理指标的变化情况,评价精油的保鲜效果,为蒿属植物精油在果蔬保鲜方面提供理论依据
微小RNA(miRNA)是一类短的(约21个核苷酸)内源性非编码RNA,可调节真核生物中的基因表达,miRNA几乎参与番茄的所有生物过程,特别是发育、分化、成熟、衰老以及生物和非生物胁迫反应。miR394是植物中古老且保存完好的miRNA,它参与植物发育和胁迫响应的调控,存在于许多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中,比如,番茄,拟南芥,甘蓝型油菜,柑桔、紫花苜蓿、马铃薯、葡萄、玉米和水稻。目前已在拟南芥、水
冰川为人类活动提供必不可少的资源与服务,产生了重要的生态经济效应。由全球变暖导致的山地冰川退缩将从根本上改变未来人类福祉,开展冰川及其服务价值变化研究对于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至关重要。文中利用2000年、2010年和2018年三期三江源冰川数据分析三江源冰川现状和时空变化。结合气象台站数据、再分析数据和社会经济统计数据,以冰川学、地理学、生态经济学等理论为指导,构建冰川服务价值评估
在全球变暖和人类活动加剧的背景下,近年来河川径流在时空特征上均发生了显著变化,这种变化直接影响流域水资源的开发、配置、管理与利用。定量评估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径流的影响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水文过程变化机制,对区域水资源的科学合理利用及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基于1961-2018年石羊河流域径流观测数据对上游、各支流及中下游径流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并基于改进后双累积曲线法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
青藏高原是全球特殊的地理单元之一,青海湖地区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海拔介于3169-4649 m,受南亚、东亚、高原季风、西风环流等共同影响,对气候响应灵敏,气候环境较为复杂,加之其所处的地理位置使得湖区内沉积物成为研究古环境演化和高原隆升的良好信息载体。因此,借助色度及粘土矿物指标来记录青海湖地区的沉积环境,探讨色度及粘土矿物的古气候意义,发挥其揭示古环境变化的精确性及可行性,可丰富青海湖周边及类
本文利用四个配体得到了6个发光配位聚合物。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X-射线粉末衍射、红外光谱等手段对其进行了基本表征,同时也研究了它们的荧光传感性能。1.基于N杂环类配体的Zn(Ⅱ)/Cd(Ⅱ)配位聚合物荧光性质的研究利用三角形配体三-(4-咪唑)三苯胺(TIPA)和V字形配体4,4’-二(吡啶基)二苯醚(OPY)与羧酸类配体D-樟脑酸(D-H2cam)和2,5-噻吩二甲酸(H2tda)通过水热法合
湖冰厚度是湖泊在封冻期的重要物理参数,不仅反映了水-气界面能量交换强度和物质迁移过程,而且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青海湖是维系青藏高原东北部生态安全的重要水体,随着当地冬季旅游热度的增高,开展青海湖湖冰厚度时空变化特征研究不仅对于认识气候变暖背景下的湖冰响应规律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而且对于制定科学合理的冬季青海湖管理措施具有现实意义。本文基于青藏高原0.01°×0.01°气温数据集、ERA5
农田土壤被认为是温室气体最主要的排放源之一,当前我国在经济作物如果树等生长管理中采取的不科学的灌溉施肥方式促进了温室气体的排放,研究滴灌水肥一体化下农田温室气体排放对减缓全球气候变暖、推动农业经济绿色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关中地区典型葡萄园为研究对象,设置了滴灌水肥一体化条件下N0(0 kg?hm-2)、N155(155 kg?hm-2)和N232(232 kg?hm-2)处理,并以沟灌
在常见的环境同位素中,氢氧稳定同位素作为水体的组成部分,是地表环境中物质和能量传输的重要媒介。大气降水中氢氧稳定同位素比率(δ2H和δ18O)定位监测是氢氧稳定同位素示踪技术在环境领域应用的基础,有助于理解不同环境水体相变、混合和输送的过程,并为水资源调配、灾害防治、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等方面的工程应用提供参考。南疆塔里木河流域东部气候干旱,水资源是影响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资源,然而目前对其大气降水中氢氧
大气降水是水循环的重要输入项,水分子中蕴藏的同位素信息成为示踪水汽来源的重要凭证,稳定同位素技术为水循环过程的研究提供了新视角。甘肃定西地处于我国黄土高原区,气候极度干旱、环境灾害频发,对于本区水资源的研究显得十分重要。使用同位素技术研究定西地区水循环成为新技术手段,本文依据实地测量数据对定西市的大气降水稳定同位素信息进行了补充和研究,并对定西地区水汽来源状况进行解析。采用稳定同位素方法、最小二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