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度和粘土矿物记录的末次冰期间冰阶以来青海湖地区的环境演变

来源 :西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fs8013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藏高原是全球特殊的地理单元之一,青海湖地区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海拔介于3169-4649 m,受南亚、东亚、高原季风、西风环流等共同影响,对气候响应灵敏,气候环境较为复杂,加之其所处的地理位置使得湖区内沉积物成为研究古环境演化和高原隆升的良好信息载体。因此,借助色度及粘土矿物指标来记录青海湖地区的沉积环境,探讨色度及粘土矿物的古气候意义,发挥其揭示古环境变化的精确性及可行性,可丰富青海湖周边及类似高寒区第四纪以来气候环境演变代用指标,使土壤色度及粘土矿物能在第四纪环境演变研究中发挥更大作用。文章以厚度10 m的青海湖地区大水溏剖面(QDST)为研究对象,利用CM-5分光测色计及Rigaku D/Max 2500 PC X射线衍射仪测得232个土壤样品的色度参数(a*、b*、L*、C*、h*)及粘土矿物含量,分析了土壤色度及粘土矿物变化特征,并辅以SC/D(粒度敏感指标)、磁化率、Rb/Sr、CO32-、有机质、p H值等指标,结合OSL测年,恢复了末次冰期间冰阶(32 ka)以来青海湖地区的古环境演变过程。结果表明:(1)a*、b*、C*自剖面底部向上呈波动式先减小后增大再减小态势,均大致呈下层古土壤高于上层古风成砂,表明,其高值示温湿气候,低值示冷干气候;L*、h*自剖面底部向上先急剧减小后微升,且存在下层古土壤略低于上层古风成砂,表明,其高值示冷干气候;L*可反映不同沉积层形成时期的降水量;h*高值指示冷干气候、低值指示温湿气候。(2)QDST剖面存在8种主要粘土矿物,其含量变化特征明显,能记录一定的古环境信息,揭示不同沉积层形成时期的古气候特征。剖面中粘土矿物以伊利石(I)含量占主导(67.10%),高岭石+绿泥石(K+C)组合(27.13%)及绿泥石(C)(16.95%)次之,高岭石(K)(10.18%)和蒙脱石(S)(0.39%)含量较低。粘土矿物含量高低为:伊利石(I)>高岭石+绿泥石(K+C)>绿泥石(C)>IC/S>高岭石(K)>绿蒙混层(C/S)>伊蒙混层(I/S)>蒙脱石(S)。其中QDST剖面绿泥石(C)和伊利石(I)高值指示冷干气候;蒙脱石(S)高值指示降水量增加;剖面高岭石(K)含量高值指示水热条件较好的气候环境;高岭石+绿泥石(K+C)含量可反映青海湖地区气候的干旱程度;伊/蒙混层(I/S)矿物可用来表示QDST剖面形成以来气候的冷暖干湿变化。(3)QDST剖面色度参数与粒度、磁化率、地化学元素、有机质、p H值等典型古气候替代指标对应良好。结果显示:a*、b*与有机质呈显著正相关,a*与p H值呈显著负相关,L*与p H值的峰谷区对应较好;a*、b*、C*与磁化率、L*与Rb/Sr均呈显著负相关,L*与碳酸盐呈显著正相关且与SC/D值变化态势一致;碳酸盐对L*贡献较大。(4)末次冰期间冰阶(32 ka)以来青海湖地区气候整体向冷干方向发展,且经历了温湿-冷润-温润-凉干-温润-温湿-凉干-温凉-冷干的环境演变过程,进一步可划分为:a*、C*较高、b*最高、h*低,伊利石(I)、绿泥石(C)含量相对较低,高岭石(K)含量较高、蒙脱石(S)含量最多,气候整体较为温湿的末次冰期间冰阶(32.0-23.3 ka);a*、b*、C*低、L*、h*较高、伊利石(I)含量全剖面最高,高岭石(K)含量低,气候整体偏冷润的末次冰期冰盛期(23.3-15.2 ka);a*、b*较低、L*最低,伊利石(I)和绿泥石(C)含量低,高岭石(K)含量较高,气候整体温凉偏湿的末次冰消期(15.2-10.4 ka),该阶段记录的典型冷暖气侯事件较多;以及色度参数及粘土矿物曲线谷峰变化明显,气候冷暖波动频繁的全新世(10.4ka至今)。色度与粘土矿物反演的青海湖地区末次冰期间冰阶(32 ka)以来的古环境演变结果与典型夏季风指数(EASMI)与利用石笋资料重建的氧同位素EAδ18O指标对应良好,特征吻合度较高,反演的古环境演变结果一致。
其他文献
水凝胶(Hydrogel)是一种以水为分散介质且具有网状交联结构的亲水性高分子聚合物,由于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无毒性、溶胀性和柔韧性,已被普遍应用于各种领域,如药物输送、储能装置、生物传感器、可穿戴设备以及组织工程支架等。然而,传统水凝胶功能单一,这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它们的实际应用。因此,近年来,制备具有如:导电性、自愈合性能、韧性和延展性等两种或两种以上重要功能的多功能水凝胶,并将其作为检测人体
当归Angelica sinensis(Oliv.)Diels,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以根入药,是一味药用价值很高的中药材。近年来,随着市场对当归需求量的增加,当归种植面积扩大,轮作周期减短,导致当归根腐病发病率逐年升高,对当归的产量和品质造成严重影响。目前对引发当归根腐病的病原菌及致病机理研究较少,为此,有必要开展当归根腐病病因调查、致病机理研究和生物防治研究。本试验对采集自甘肃省岷县十里镇寨子
玉簪属植物(Hosta)属百合科,因其花叶俱佳,是园林中倍受青睐的耐阴地被花卉,常被用在林荫下和建筑物北侧。因其中的玉簪(Hosta plantaginea)姿态清秀挺拔,花具芳香,作为我国庭院中闻名的传统香花,深受人们喜爱,从而使得玉簪属植物倍受关注,人们纷纷开始了玉簪属植物的引种育种工作,并在园林中广泛应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玉簪品种层出不穷,大大丰富了玉簪属植物的种类。与此同时,品种繁多的玉簪
陕北山地苹果区是我国苹果的主要产区和优产区,但该地区降雨少而不均,加之苹果树的蒸腾耗水作用强烈,造成苹果园水分供需矛盾极为突出,严重影响到该地区果实的产量与品质。地面覆盖与亏缺灌溉常常被用于缓解干旱与半干旱地区水分供应与消耗之间的矛盾。本文以陕北山地苹果园为研究对象,于2019-2020年在陕西省榆林市子洲县清水沟现代农业专业合作社展开大田试验。试验包括覆盖、亏缺灌溉2个因素,覆盖方式有:地布覆盖
稳定同位素作为水循环研究中的天然示踪剂,其对环境变化的响应而造成组成成分的差别,因而在不同水体的来源与转化过程的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祁连山作为河西走廊的主要水源供给区,是中国西北地区的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为全面了解祁连山亚高山灌丛地区的生态水文过程和水循环机理,本文以2019年5月至10月的植被生长季为采样周期,选取海拔3080m的祁连山东段、冷龙岭上池沟灌丛地区为研究区域,采集了区域内的降水、土
超分子聚合物是利用分子间非共价作用力进行主客体自组装而成的新型聚合物,并且具有自愈性和自适应性等优点。作为构成超分子聚合物重要的大环主体分子,柱[n]芳烃,由于其特殊的结构使得它具有刚性强,易于修饰等优异的性能,为后续主客体自组装都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关于超分子聚合物应用于分离吸附有毒阴离子、阳离子和氨基酸的报道,大多数都存在专一性较弱和灵敏度不高等问题。在本文中我们通过合理设计合成了邻
蒿属(Artemisia L)植物具有强烈的香气和苦味,其精油具有抗菌、抗氧化、杀虫等活性;这类植物在人类疾病控制和制药工业中被广泛应用。采后的辣椒易被病原菌侵染导致腐烂,腐烂的辣椒营养含量降低;因此本文以四种蒿属植物精油为材料,研究其特性和对辣椒致病菌的抑菌活性以及对辣椒的保鲜效果,分析辣椒中抗坏血酸、总酚和类黄酮等生理指标的变化情况,评价精油的保鲜效果,为蒿属植物精油在果蔬保鲜方面提供理论依据
微小RNA(miRNA)是一类短的(约21个核苷酸)内源性非编码RNA,可调节真核生物中的基因表达,miRNA几乎参与番茄的所有生物过程,特别是发育、分化、成熟、衰老以及生物和非生物胁迫反应。miR394是植物中古老且保存完好的miRNA,它参与植物发育和胁迫响应的调控,存在于许多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中,比如,番茄,拟南芥,甘蓝型油菜,柑桔、紫花苜蓿、马铃薯、葡萄、玉米和水稻。目前已在拟南芥、水
冰川为人类活动提供必不可少的资源与服务,产生了重要的生态经济效应。由全球变暖导致的山地冰川退缩将从根本上改变未来人类福祉,开展冰川及其服务价值变化研究对于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至关重要。文中利用2000年、2010年和2018年三期三江源冰川数据分析三江源冰川现状和时空变化。结合气象台站数据、再分析数据和社会经济统计数据,以冰川学、地理学、生态经济学等理论为指导,构建冰川服务价值评估
在全球变暖和人类活动加剧的背景下,近年来河川径流在时空特征上均发生了显著变化,这种变化直接影响流域水资源的开发、配置、管理与利用。定量评估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径流的影响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水文过程变化机制,对区域水资源的科学合理利用及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基于1961-2018年石羊河流域径流观测数据对上游、各支流及中下游径流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并基于改进后双累积曲线法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