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园标语的符号学解读--以四川省S大学为例

来源 :四川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licarnasu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校园标语是大学校园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大学校园标语不仅在引导大学生思想认识、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是展现大学文化的一面镜子,是传递大学精神和学校办学特色的文化符号。前人的研究成果不乏对校园标语的语言及功能研究,但专门以大学校园标语为研究对象的研究屈指可数,且多数成果的理论基础相对缺乏。本研究以S大学的校园标语为例,以符号学为视角,从符构、符义、符用三个层面层层递进对校园标语进行深入研究。
  本文主要从符构、符义、符用三个层面展开研究,论文由六个章节构成。第一章主要介绍本研究目前的研究状况、研究的意义及研究的思路和方法。第二章首先给出一个概念的界定,其次对大学校园标语进行历史文化源流的追溯以及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将其按照文化属性进行分类,最后引出本研究的理论视角一一符号学。第三、四、五章是本文的核心章节。第三章从符号场、构成要素、构成语码来分析大学校园标语的符号构成体系。第四章将利用皮尔斯的符号分类将大学校园标语分为象似符号、指示符号、规约符号来分析大学校园标语符号意义,并剖析大学校园标语特有的符号文化特性。第五章主要从学生的知、情、意、行等方面来论述大学校园标语符号在对人的素质道德等方面的作用,再分别从学校的大学的精神、学校主要的办学特色以及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引领等几方面来论述大学校园标语的价值体现。最后一章是结语,主要阐释本研究的结论、对策及展望等内容。
其他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提出学校要承担起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任务,这让不少高校以及中小学开始意识到教育对于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同时,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提出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鼓励各级各类学校开发校本课程。一时间,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地方性知识被纳入学校校本课程成为学校课程开发的热点。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特殊课程资源引入学校课程,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基本文化知识、增加学生的文化素养,还能加深学生对家乡特色文化、祖国文化的感情从而培养其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
2019年是“基层减负年”,社会上呼吁减负的声音也越来越多。减负意味着要减轻不合理的、不必要的负担,那么实施减负之前就要厘清合理负担与不合理负担,为减负提供合理的价值依据。近年来,呼吁为教师减负的文章也层出不穷,我们到底应该如何看待教师的工作负担?本文源于这样的思考提出了研究问题。
  如今,教师的工作负担过重己成为普遍现象,反映出教师的工作中有诸多不合理,且不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通过教师专业发展的视角来研究城市小学青年教师的工作负担问题,能够有助于本研究建立教师工作负担的合理价值标准,同时也为建设
国际理解教育首次被提出至今已有70余年,在我国受到普遍关注是在2000年以后,我国大部分地区尤其是东部及经济发达地区相继开展国际理解教育,但目前我国中小学国际理解教育实施现状如何?有哪些可取之处?又有哪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此,笔者选择所在地成都,对成都市中小学国际理解教育开展现状进行调研,在具体思路上,基于前人的相关研究,本文选用视域融合理论、生态伦理学理论作为本文的理论支撑。在此基础上,分析成都市中小学实施国际理解教育的现状及问题,并试图对其进行归因,从文化、制度、师资、课程、评价等几个方面提出自己的
董事会作为中国民办高校的最高决策和管理机构,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而董事会制度是否完善、科学,不仅直接关系到学校的生存和发展,还关系到教职工、学生等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切身利益。通过对已有文献及实地调查发现,中国民办高校都是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民办高校都设立了董事会。然而由于具体国情的调试和法律的不完善,民办高校董事会制度还存在着诸多问题,比如,董事会的组成人员结构单一;董事会、校长权责不明;董事会运行机制不畅:及缺乏有效的内部监督机制等。这些问题会影响到中国民办高校的健康运行和科学发展,因此必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