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灾害中的军事因素与中国军队的国际救灾实践分析

来源 :北京外国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nersof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球灾害是指由于自然变异或人为因素所产生的对人类生存、生活与发展造成不同程度影响的异常自然现象和人为现象。随着全球化程度的日益加深和人类社会的过度开发,地球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导致灾害种类及数量逐年增加,多重灾害交织成为常态,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难以估算。当灾害发生在具有重要的国际经济或战略地位的国家时,灾害的影响力和破坏力也就不再局限于受灾地区,而是外溢到国际社会,具有了政治和经济属性,增加全球安全风险。与环境压力相比,灾害造成的政治和经济压力更为直接致命。在这种形势下,灾害救助与风险管理成为全球的共同关切。在国际救灾体系中,主权国家和各类组织一直都是救灾主力。然而,近些年来日益严峻的全球灾害形势向各救灾主体的协调、效率和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军事因素在国际救灾中的作用由此突显。一方面,军队具有快速的动员能力、出入境救灾的程序性便利、专业的救援能力和稳定社会秩序等优势;另一方面,各国组建一定规模的军队开展国际救灾行动有具有提升国家形象、改善国家间关系、增强军队能力等作用。基于此,本文以全球灾害形势为背景,以中国军队为研究对象,分析军事因素与全球灾害的互动关系,勾勒出中国军队参与国际救灾实践的基本框架,并对其进行内外环境评估和发展策略建议,从而在理论和现实层面为中国军队日后在该领域的行动开展提供积累。作为世界和平的坚定维护者,中国主动适应国际救灾体系,积极探索中国军队的实践路径,多次派遣军队承担国际救灾任务。主要表现为两种形式:一是非灾害时期通过平台搭建、联合演习开展的救灾合作;二是灾害时期通过运送物资、派遣人员、技术支持等方式开展的救灾支援。21世纪初至今,中国军队的救灾足迹遍布全球,投入的救灾资源难以统计,其实践具有广泛性、主动性、可靠性等特征,获得国际社会的一致称赞。中国军队的国际救灾实践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更需要系统性的条件支撑。其中,支持军队参与国际救灾的政策方针是前提和基础,专业的救援队伍和装备投入等力量建设是关键环节,综合性及专门性法规的颁布是重要保障,服务中国外交是动力源泉。这四种条件相互支撑,共同为中国军队提供助力与保障。为提升中国军队在国际救灾领域的能力与地位,本研究引入SWOT分析法对其内外环境和实践效果进行评估。通过分析得出,中国军队的国际救灾实践具有国家战略重视和军队管理严明的内部优势,具有国内法律阻碍和国际话语不足的内部劣势;面临全球现实需求和国际机制保障的外部机会,面临政治动因疑虑和国际竞争协调的外部威胁。通过因素匹配最终形成增长型(SO)、扭转型(WO)、多元型(ST)和防御型(WT)四种战略选项,为中国军队的国际救灾实践提供方向指引。然而,面对复杂多变的全球灾害形势,如何增强军队自身本领始终是核心要义。中国军队未来需要从法律、机制、队伍、话语四个层面进行重点建设与突破,从而为应对全球灾害风险贡献力量。
其他文献
为了实现对NAND FLASH动态坏块的高效可靠的管理,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FPGA下NAND FLASH通用化动态坏块管理技术,此动态坏块管理技术采用了好块、坏块和只读块三种标记来建立坏
本文通过能量依赖位势函数的二阶谱问题:Lφ=[?2-(2p+λ)?+λq]φ=0得到其相关的非线性演化方程族与Bargmann系统。依据相容性条件得到双Hamilton算子K,J以及与谱问题对应的非线性演化方程族。再由Lax对非线性化方法给出Bargmann约束并构建出谱问题相应的Bargmann系统。以经典力学理论为基础通过Euler-Lagrange方程算得广义动量,从而在辛空间上引入合理的J
本文主要以中国宋代屋木画为研究载体,以宋代屋木画中的建筑形象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搜集整理历史资料以及实地考察,运用整体梳理、分类对比的研究方法,将中国宋代山水画中的
合同附随义务是以诚实信用原则为基础而产生的,对保护双方当事人合法利益具有重要作用。附随义务在许多国家(地区)的法律中都有所规定,亦或是虽然未明确定规定,但是都有所涉及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世界多极化格局与经济全球化趋势对我国的影响,青年群体的生活环境、思维模式、沟通方式、利益诉求等等,均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青年
仲裁可分为临时仲裁和机构仲裁,其中临时仲裁为仲裁的最初形态,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产生了机构仲裁,二者都是完善的仲裁体系中所不可缺少的形式,绝大多数的国家和地区都同时适
2015年3月1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对《立法法》进行了进一步的完善和修改。在新《立法法》中对扩大公民有序参与立法提出了要求,同时强调了人大在立法中的
W.D.罗斯(William David Ross,1877-1971)是英国著名哲学家,也是义务论直觉主义伦理学的代表,他因在伦理学领域的突出成就而闻名。他的两本著作《正当与善》(1930)和《伦理学
云计算存储服务的迅速发展,用户数量日益增加,每天产生的数据量以指数级增长.为了防止存储在云中的数据泄露,用户将海量的数据加密成密文后存储在云端,但这阻止了数据搜索.数据用户如何在密文上搜索到自己感兴趣的文件成为了一个难题.学者们针对这一难题提出了可搜索加密技术.进一步地,为了能够实现细粒度的访问控制,学者们把属性基加密技术应用到可搜索加密方案中.可搜索加密技术解决了密文的搜索问题,仍面临一些有待解
家风指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传统意义上的中国社会有着家国同构的理念,家风建设在相当程度上可以推进国家层面的文化建设。南北朝时期,门阀制度较两晋时日渐衰微,为了